菱視角/中國《反間諜法》拉高外資經營風險 留學生暑假返家先清敏感資訊

菱視角/中國《反間諜法》拉高外資經營風險 留學生暑假返家先清敏感資訊
菱視角/中國《反間諜法》拉高外資經營風險 留學生暑假返家先清敏感資訊

(記者王秋燕/綜合報導)中國新修訂版的《反間諜法》預定在7月1日實施,將賦予政府未來隨時能夠檢查個人行李、公司電子設備,明確規定「網絡攻擊、侵入、干擾、控制與破壞等活動」皆屬間諜行為,個人也可能因為相關調查而被禁止出入境中國。

中國法律專家滕彪接受「德國之聲」訪問時說:「新修訂版的《反間諜法》與壓制中國民眾受到外國影響而發動的社會運動,例如白紙革命等。這個新法將特別針對維權份子、民間團體進行打壓。」

大西洋理事會印太安全倡議(Atlantic Council's Indo-Pacific Security Initiative)資深研究員羅伯茲(Dexter Roberts)則認為,《反間諜法》對外資企業影響甚鉅,可以預見越來越少跨國企業高階主管會願意被派駐到中國。

營造親商氛圍 卻又盯上美日大企業

事實上,《反間諜法》尚未實施,中國近期就已經盯上不少外資企業,包括美國科技大廠美光(Micron)、美國管理諮詢業者貝恩(Bain)、四大會計師事務所之一的德勤(Deloitte),以及逮捕日本安斯泰來製藥(Astellas Pharma)一名50歲高階主管。據日本NHK報導,從2015年迄今,最少有17名日本公民被中國公安以涉嫌參與間諜活動為由逮捕。

北京當局上述作為,與近期在博鰲論壇歡迎商界大舉投資,並廣邀各國政要包括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蘋果執行長庫克(Tim Cook)等跨國企業高管訪中,所營造出的親商氛圍大相逕庭。當時外界一度解讀,中共高層要放鬆對內部民企管制,盛情歡迎外資企業,一起力拚疫後經濟復甦。

《華爾街日報》報導引述不具名北京官員報導,中國並非不歡迎外資企業,但是在中美關係更趨緊張下,加上經濟動能更依賴內需的情況下,已不認為中國未來經濟是僅需要外資企業推動才能發展。

報導分析,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過去控管國內民間企業力道,隨中、美摩擦漸增情況下,已轉移到外資企業上,尤其是審計、管理顧問、律師事務所,這些外資企業通常需要收集中國各項資訊,但隨新修訂的《反間諜法》上路,未來外資企業當地經商風險將急遽升高。

什麼資訊會觸犯《反間諜法》 定義根本不清楚

中國美國商會政策委員會主席羅斯(Lester Ross)向《華爾街日報》表示,商業界必須要大量收集資訊,但包括台灣議題、半導體產技術與中國人權紀錄都可能是北京當局的禁區,未來因為怕遭貼上「間諜」的標籤,在收集資訊上會非常困難。

「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報導則指出,到底什麼樣的文件、資訊或數會被視為與國家安全相關議題定義不清,這不僅對外資企業、學者、記者都構成相當大的風險。分析人士則認為,COVID 19病毒起源、中國COVID 19疫情死亡人數,甚至是中國經濟數據或許都可能觸及《反間諜法》。

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副教授吳木鑾向CNN表示,地方政府預算,或許能被廣義地定義為與國家安全、糧食安全有關,研究人員不可不慎。日本東京大學教授川島真說:「已經有不少日本學者取消前往中國的計畫。」

海外留學生怕被列上「名單」 暑假返中前得清手機資料

不僅外資企業、外國學者擔心中國新修訂版的《反間諜法》,連在外國留學的中國人也擔憂,可能曾在手機軟體、社群平台留下批評北京當局、習近平執政不佳的言論紀錄,或被同學匿名檢舉,這個暑假一回國就無法再度出境。

「日經亞洲」採訪中國海外留學生後發現,今年暑假有不少海外中國留學生將是3年疫情後首度返回中國,不少人要回去中國前都會清除手機內觸及「敏感」議題的文字、照片、影片等資訊。匿名學生表示,「大家都有共識,不能被官方查到不好的紀錄。時機越來越敏感。」

一位在日本大學就讀的香港學生近期因為社群平台的留言,在返回香港後遭到滯留。化名「李」、在美國攻讀國際關係的留學生,以及他來自香港的同學「陳」特別關注上述報導,他們雖期待暑假回家,但也怕惹上麻煩。

「陳」、「李」如許多海外中國留學生一樣,都在海外使用Telegram,能夠透過這個平台討論「微信」(WeChat)無法討論的中國因應COVID19疫情而實施的嚴厲封控政策。但是,Telegram是被中國政府視為危險的社群平台。

「李」指出,不僅返回中國前,手機必須清光敏感資訊,還得小心自己是否被同所大學內的中國學生會盯上,並列上寄給中國駐當地大使館的名單上。「陳」指出,儘管美國是自由的地方,但我們到華府參加政治集會時,都會戴上口罩,以避免被人拍照存證;「這些人挑選拍照標的很隨性,基本上就是希望對我們發揮威脅作用。」

菱傳媒原始網址:菱視角/中國《反間諜法》拉高外資經營風險 留學生暑假返家先清敏感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