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依橙:成功的孩子,來自怎樣的家庭?

你是否曾在「歐美式」的自由教育,和「亞洲式」的高壓規劃教育中掙扎呢?你是否也曾懷疑過,歐美就真的爽爽過也會成功,亞洲就一定要把孩子逼到沒時間睡覺嗎?這兩個問題,本書會清楚告訴你答案。

先劇透一下:小孩是否走上成功之路,的確與父母有很大的關係。這些傑出的美國故事中,他們父母做到的事情並不少,而小孩走上的,都是一種同時具有父母支持與選擇自由的道路,不是放養,也不是嚴格管控。

哈佛經濟學者談教養?

市面上教養書非常多,這本書最不一樣的,是作者的寫作背景。

一開始,是一位哈佛大學經濟學者隆納.弗格森(Ronald F. Ferguson),他的研究專長是經濟,以及種族如何影響教育成就。而他自己心中有個很「個人」的疑問,那就是:他跟四個弟弟有一樣的父母,受到教養方式也一樣,都是成長於手頭拮据的黑人家庭,但為什麼自己成為哈佛教授,其中一個弟弟卻從高中開始就尋歡作樂,走向麻煩之路,在三十八歲時酒精中毒過世?

於是他針對哈佛校友與其家庭做了大量訪談(後來又擴及到非哈佛校友),他想了解,成功的孩子,是由怎樣的家庭教育所支持出來的,尤其是那些經濟上並不寬裕,甚至在貧窮線以下的單親黑人媽媽,究竟做對了哪些事情?

一開始弗格森想做成研究發表,但很快的,他就發現這些大量的訪談資料沒辦法量化,寫成論文是不可能的,或許更適合以報導跟歸納的方式,呈現其中的脈絡,於是他找上資深記者塔莎.羅伯森(Tatsha Robertson)一起討論。

最終呈現的,就是這本書。

他們發現,提供優質家庭教育的家長,通常會扮演八種重要角色,書中把這八種角色介紹得很清楚,並提供大量案例,說明家長所做的一切,最終如何影響孩子的未來。

如果你現在翻到目錄去看的話,會發現在八種角色中間,插了一章<手足>,似乎有點突兀,但這正是弗格森的「大哉問」:為什麼一樣的家庭、一樣的父母,會養出不同社會階層的孩子?

本書由兩位作者共同具名,表示內容除了有資深記者的洞見與整理,也有哈佛教育經濟學者的背書,雖然無法以論文形式發表,但這些觀察,確實與他過去教育經濟學的經驗相符。

本書建議讀法

一開始,先翻到第三章,找到全書總架構圖:

圖片來源:親子天下

仔細讀過一次,看你是否認同這個架構。如果覺得有所質疑,那就從第一章開始讀到第三章,先了解作者是怎麼做出這個歸納的。

如果覺得頗有道理,則進一步閱讀「你認為自己目前做得不夠」的角色,並從目錄直接跳到該章開始閱讀。以我來說,我對於「全球定位系統」的角色還想更認識一些,所以就從那章先翻閱,解決了心裡的疑惑,再繼續推進其他章節,了解整體論述。

如果你同時擁有兩個以上的孩子,那麼<手足>一章,尤其值得參考。這章回答了弗格森最私人的疑惑,也能讓我們有效預防,教養成果差異過大的問題。

整體來說,我認為這本書的參考價值很高。作者也知道自己提出了一個新的架構,不免會被拿來跟已經被廣泛討論的各種教養模式相比。例如,蔡美兒的虎媽教養、把孩子時間表塞滿的精心栽培模式、給孩子全然自由的自然放養等,於是在第三章與書中各處,也常提及他們「大師級父母」、「教養方程式」,與各種教養模式的差異。

這本書不只是讓你知道隔壁小孩是怎麼上哈佛的,還可以讓你看到大量哈佛與非哈佛畢業的成功人士,究竟是怎麼教出來的,而且幫你歸納出架構、用大量案例支持,並說明理由。

讀這本書,能知道自己做為家長,在哪些部分已經做得不錯,也注意到哪些領域還能改進,對於正在教養路上的我們,是張很好的確認清單。

*本文摘錄自親子天下出版《教養方程式:你的角色,決定孩子如何出色》,未經同意請勿轉載。

博客來親子shopping誠品金石堂讀冊

更多親子天下文章
歐巴馬:無論貴賤,有些事是每個父母都能做到的
我不再稱讚孩子的學業成績,我只在意他做一個什麼樣的人
同學上傳自殘照,我能怎麼做?心理師給你6個陪伴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