蕭御醫把脈醫病醫心 Podcast入選Dcard約會版第一名

▲蕭御醫希望透過Podcast傳達中醫理念,不僅醫病也醫心。
▲蕭御醫希望透過Podcast傳達中醫理念,不僅醫病也醫心。

「有時看醫生卻聽不懂醫術話語,搞了半天只記得拿了包藥。」這是絕大多數人看病的日常,吃了藥卻經常對病灶渾然不知。懂得因才能有效治療,Podcast節目《蕭御醫講透中醫》為此存在,節目目的就為了讓病患「懂」病,因而進一步「治」病。

民眾多數做過健康檢查,裡面紅字寫著許多看得懂字,卻不明就裡的學術名詞,搞了半天還是不知道身體究竟出了什麼問題。所以,蕭御醫希望用老百姓聽得懂的方式去解說。他說:「我喜歡用比喻,因為看病有一點很重要,是患者有沒有收到,而不是我有沒有說出來。」

▲蕭御醫一年多前踏入Podcast領域,近期與異業結合,聽眾反饋多。
▲蕭御醫一年多前踏入Podcast領域,近期與異業結合,聽眾反饋多。

蕭御醫笑著說,一天都奉獻在看病患時間,連飯都是隨意吃幾口,再花時間搞Podcast,全因「使命感」作祟。他解釋,根據行政院統計,現在國人看中醫的比例是兩成二,比起20年前的三成五,顯示出對中醫的信任度下降,因此他的「使命」是需要面向群眾服務,進而傳達中醫概念。

他認為,儘管自己的病患預約滿檔,Podcast也並非主要導流工具,但是若可以改變民眾對中醫的想法與看法,他會繼續堅持經營下去。

▲在夥伴Sean的支持下,蕭御醫將自身問診善用的「比喻」分享在Podcast獲得迴響。
▲在夥伴Sean的支持下,蕭御醫將自身問診善用的「比喻」分享在Podcast獲得迴響。

回想起一年多前踏入Podcast領域,原來是另位主持人Sean的主張。蕭御醫經常在診間與病患解說,比方說講解陰虛體質問題,以一鍋湯作為形容,體內火大而水少則內容物會越來越濃稠,病患便能理解其中緣由,進而對症下藥。他利用民眾聽得懂的語言,點破看病人的日常,Sean興起錄下來的念頭,兩人開始嘗試起用Podcast分享中醫。

起初並沒抱太大期待,會猜測聽眾喜好並看後台數據做修正,不過,蕭御醫認為,雖說是講透中醫,但有些病屬於內心層面,因此不侷限只談「醫」也談談「心」,甚至近期還開始做起異業結合,聊健身、聊音樂等,群眾反應相當熱烈,也導流不同聽眾群的入列。

▲負面留言曾讓團隊受挫,但蕭御醫轉念,認為「不在乎才最可怕」。
▲負面留言曾讓團隊受挫,但蕭御醫轉念,認為「不在乎才最可怕」。

談「心」最容易動人,尤其是講到心坎裡更是會讓人無法自拔,蕭御醫表示「人與人開始互動,就會難以停下」,比方說,聽眾反饋,節目的心靈內容陪伴走過失戀低潮期,甚至還因為太觸動人心,而有女聽眾在Dcard約會版介紹,是自己Podcast心靈層面排行的第一名。

有褒自然會有貶,曾經也有聽眾留下負面留言,讓他們很受挫。不過,蕭御醫認為:「有時候選擇說出真正看法相對來說是有立場,但還是繼續去做,不能害怕批評指教,還是希望傳達真正的理念,最終來說『不在乎才最可怕』。」

▲蕭御醫自認帶著使命加入領域,無論聽眾數高低,只要有達到初衷就能滿足。
▲蕭御醫自認帶著使命加入領域,無論聽眾數高低,只要有達到初衷就能滿足。

因緣際會踏入Podcast領域,蕭御醫越做越有興趣,不僅找不同行業的專業結合中醫談論,還能根據聽眾的反饋解決其疑難雜症,真正做到多方面的行醫。這些看得見的幫助,讓他越做越起勁,也越講越深入。

走過一年多的錄製日子,他建議想加入Podcast的人,一開始不要因為別人的否定或回應,去決定要不要做下去,先了解「目的」跟「初心」是什麼,確定初衷是可以幫助他人,就不需要在乎閱聽數,畢竟「無欲則剛」。

(文/記者蔡季伶 • 圖/《蕭御醫講透中醫》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