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實境騙不過大腦 「暈VR」成元宇宙新挑戰

從遊戲、應用軟體到穿戴裝置,整個虛擬實境VR產業每年產值高達160億美元。今年比較受矚目的產品包括能即時翻譯打字幕在眼前的智慧眼鏡,以及保護足球運動員的虛擬頭槌練習軟體。但VR仍有不少使用上的難關待克服 : 研究顯示三分之一的人會有像暈車一樣的「暈VR」現象,因為穿戴裝置難以騙過人體每一層空間感知系統,開發商們當然積極在改善,製造「比較不暈」的VR產品,消費者也有一些方法能稍微減輕「暈VR」。來看TVBS新聞夥伴美國ABC新聞的報導。

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圖/達志影像美聯社

加州華裔女士:「我媽講中文,然後我(回)說英文,是奇怪的事。」

加州華裔母親:「她講英文我可以聽得懂,可是有時候我(英文)講不來嘛。」

虛擬實境裝置跨入日常生活領域,5月中Google的年度網路開發者大會上,出現這款讓口譯員們害怕的眼鏡。

Google即時翻譯眼鏡 行銷人員:「有點像上了字幕的世界。」

VR虛擬實境應用越來越多元,幫助人跨越語言隔閡,也幫助運動員減少訓練帶來的傷害。

路透社記者:「前足球員更可能死於失智症,機率比一般大眾高三倍。」

大量練習「頭槌」容易傷害足球員頭部,留下腦傷;英國一家軟體公司研發了虛擬實境頭槌訓練程式,讓球員們練習身體反應,正確運用肌肉,避免頭頸部真實地每次硬碰硬。

英國Rezzil軟體公司創始人 艾契斯:「這是為了幫助你安全地做出頭槌動作,不是用頸部、不是用頭頂,而是從腰部真正發力,像菁英球員那樣。」

訓練反應與發力,卻無法訓練身體其他部分肌肉,真實承接有速度與重量的一顆球。原因在於運動與視覺的協調,其實還有賴內耳、身體感官與肌肉的參與。暈車就是因為身體在移動,眼睛看到的景色卻沒有太大變化;而使用虛擬實境應用軟體時,卻剛好相反。位置沒變動,但眼睛接收到的訊號是環境中有各種變化。人腦從眼睛、內耳與體感等不同空間感知系統,接收到不一致的訊號,所以玩VR虛擬實境,也會真實頭暈。

美國ABC新聞記者:「這個產業要解決的主要問題之一是暈車感。估計有3分之1的人確實會"暈VR",所以業內人士怎麼說呢?

虛擬實境遊戲公司The VOID 執行長 史德克爾:「我自己使用過VR穿戴裝置後也會暈,有時候剛摘下來就暈,有時是幾小時後開始暈。」

"暈VR"症狀並不少見,甚至會讓人想吐、疲倦,也讓許多人無法長期使用虛擬穿戴裝置。研究顯示持續使用20~30分鐘後停下來休息,避免眼壓過高,也讓大腦感知訊號一致,是最好的方式。使用前不要熬夜,休息充足,也是解決方法之一。

虛擬實境遊戲公司The VOID 執行長 史德克爾:「有時人們會忘記,然後頭或眼睛(得到的訊息)永遠領先於身體感知,這樣下去行不通。」

而開發商們也正努力改善,有廠商利用「光場」技術,在虛擬實境中打造半穿透、半反射,類似真實環境遠近不同的背景視覺。還有開發商在頭戴裝置中增添身體重心感知器,或從影片播放效能下手。

美國ABC新聞記者:「VR遊戲公司The VOID正與網路新創公司XCOM Labs ,以及頭戴式裝置製造商HTC多方面合作,提高影片刷新速率使其流暢,擴大視野,也消除身體運動與顯示內容間的時間差。」

但即使如此,只要是地面或物理相對位置沒有被動改變,人的內耳系統就還是不會被騙,所以大腦仍有一小部分沒有沉浸在虛擬世界中。

美國ABC新聞記者:「研究顯示女性與12歲以下的小孩,最容易暈車。」

感知能力更細膩的女人與孩童,也更容易發生"暈VR"的現象。儘管有些問題暫時無解,人們還是熱切跳進自己創造的虛擬世界。臉書母公司Meta五月中在加州開展第一家實體店面,展售各式各樣硬體設備、穿戴裝置,幫助消費者更易融入VR的「元宇宙」。每年160億美元商機的虛擬實境產業,依然需要消費者親身體驗試用,才能賺到真實的利潤。

更多 TVBS 報導
Meta首間實體店開幕!何謂元宇宙?八旬長者也嘗鮮
元宇宙時代來臨!跨國.跨產業推動XR生態圈
疫情催生元宇宙策展創新服務 VR觀展全新體驗
搭元宇宙熱!房仲、衛浴商建虛擬展間 VR預覽愛巢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