蝦皮從外資變陸資 申請電子支付卡關

記者 張家嘯 報導

由於經濟部投審會對陸資企業定義趨嚴,以致蝦皮申設成為電子支付業者程序受阻。據瞭解,不僅業者已經主動撤回申請,金管會也約談過蝦皮支付,告知必須重新準備資料。

蝦皮支付因日均交易餘額超過10億元,須從第三方支付業者「升級」為電子支付業者。去(2020)年11月時,金管會已同意蝦皮支付申請許可,且須在今(2021)年5月前由海外上層公司匯入新台幣4.95億元完成必要增資。

目前蝦皮的購物電商平台,在台灣擁有百萬會員,與「蝦皮支付」兩家為關係企業,未來規畫蝦皮支付主要提供蝦皮購物電商會員使用。但因經濟部投審會修改對陸資企業的定義,改採「逐層認定」,例如某中資公司投資A公司40%、A再投資B公司40%,過去B公司陸資持股僅16%不屬於限制範圍。在改採新定義後,A跟B因陸資持股都超過30%,兩家都被認定是陸資。

而金管會已約談蝦皮,目前因應審查法規調整,送件資料部分須修正,而蝦皮支付向金管會表達,已因為陸資企業定義向經濟部撤件。若蝦皮支付遲遲不向投審會申請,或是超過金管會給予最後審核通過期限,恐將無法在台灣落地經營。外界分析,若未來蝦皮支付無法通過投審會審查,身分將從「外資」變成「陸資」,不僅無法順利升格為電支機構,還可能必須離開台灣市場。

至於有關最後審核通過期限,金管會指出,申設電子支付機構經審核通過後,若是境外公司必須在6個月內「取得」投審會同意函、沒有陸資問題,即今年5月之前須正式拿到許可;不過,尚可採特殊情況為由最多可展延3個月,也就是最後期限在今年8月前。

原文出處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