蝦皮沒那麼神 PChome該怕什麼?

文/趙曼汝 圖/王建棟

蝦皮打垮PChome?其實這場電商大戰,根本還沒開始!台灣電商龍頭PChome,到底怎麼了?背後有中資支持的新加坡電商蝦皮,是PChome的主要敵人嗎?

10月20日,蝦皮購物的母集團SEA在紐約證交所掛牌,以每股15美元的價格,籌資8.84億美元(約264億台幣),再為蝦皮飽填銀彈。

回顧9月底至今,蝦皮與PChome(網家)的戰火被媒體搬到枱面上討論,四竄的火舌也照亮台灣電商的處境:電商市場強敵環伺已是不爭的事實,美商亞馬遜、中國電商霸主阿里巴巴早已成為消費者熟悉的採購名單,現在再加上東南亞最大網路公司SEA撐腰的蝦皮進入台灣,從C2C個人賣場進軍B2B2C商城。

隸屬於新加坡SEA集團的蝦皮,於2015年10月登台,以雄厚資金大打中國式流血補貼戰,包含補貼運費、免上架費、成交費等,兩年來蝦皮app宣稱已累積了超過一千萬的下載用戶數。

「PChome的露天拍賣,因為在行動(裝置)上面比較沒有發展,所以就開了一個孔,讓蝦皮有機會進來,」台灣網路暨電子商務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林之晨說。

表面上,首當其衝的正是PChome集團旗下的C2C露天拍賣。2016年底PChome暫緩露天的香港IPO計劃、回防台灣;但PChome股價卻大幅下跌,從去年12月30日至今,股價從283元跌至165元。

外界猜測,股價下滑原因可能與受蝦皮競爭、露天海外上市之路受挫有關;今年九月,PChome董事長詹宏志決定透過董事會對露天增資10億,由露天轉投資商店街個人賣場,用以迎戰蝦皮。

由於露天的規模比蝦皮大很多,若跟著打補貼戰將會把補貼成本墊高太多,因此PChome才以商店街應戰;然而,PChome總經理李宏麟又於今年10月初辭職、轉戰日本露天(同為PChome集團旗下企業),敏感的時刻發生一連串變數,看在外界眼裡都成了台灣電商龍頭節節敗退的證據。

蝦皮流血戰能順利攻下城池?

近來因SEA公開招股書揭露中國企業騰訊持股39.4%,日前蝦皮遭控在台以人頭公司掩蓋背後陸資身分,涉嫌違反刑事偽造文書與兩岸關係法令。

一波又一波的勢態演變,加上媒體渲染、網友議論聲量居高不下,使得這個議題看似風風火火。然而,許多人都在納悶:蝦皮真的有這麼厲害嗎?台灣電商現在的處境又是如何?

「我還是覺得媒體有點太議題操作了,把它(蝦皮)給太過放大,」前雅虎電商大將、擁有十多年電商產業經歷的東森電商執行長王志仁觀察,在企業競爭裡,這種流血補貼戰爭也是隨處可見,只是流血程度不同而已。這種作法沒有任何創意可言,只是比大家口袋有多深。

「蝦皮這種短期補貼不可能持續5年、10年,」創業家兄弟總經理郭家齊說,台灣電商的總營業額一直在成長,其實沒有那麼慘,「如果看新聞就覺得蝦皮好像要統一天下、聲勢浩大,但其實根本沒有這麼可怕。」

業界人士普遍認為台灣本土電商其實受到蝦皮影響不大的原因,一是主戰場不同,蝦皮主攻C2C個人賣場,最近則新闢B2B2C戰場,台灣前幾大電商都是B2C平台,不可同一而論。

二是就財報來看,台灣電商業績一季比一季成長,如PChome(24h購物)、富邦媒Momo、創業家兄弟的季營收都創新高(不過PChome商店街獲利衰退),反觀蝦皮,外界預測應還在虧損當中,因此整體來看,目前蝦皮的聲勢是大於實質業績影響。

PChome為何陷入挨打窘境?

但為何此番C2C商戰,PChome卻看起來跌了很重一跤?

一、錯判情勢、夢碎股價跌

「PChome在露天這塊,最大問題還是在錯判情勢,」王志仁直言。2016年初,PChome高調喊出露天將在香港上市,當時蝦皮的補貼策略已開始發酵,不過PChome卻毫無警覺,持續上市計劃,直到年底才急踩煞車。

「因為你的錯判,就會被別人解讀說你根本完全無法面對這個狀況,所以就是一路在挨打,」王志仁說,露天本身沒有公開發行,所以股價就反應在網家。他也認為,過去PChome都是靠議題去維持股價,如一方面要去美國、要去境外、要南進,一方面發展支付連、國際連,但當議題不存在的時候,就會被檢視基本面。

「露天就是一個本夢比的來源,」momo富邦媒總經理林啟峰說,露天的網站成交金額、用戶數、商品數大,又打算到香港去上市,這給投資人一個很大的夢,因此蝦皮的影響就是讓露天的價值和商業模式被重新檢視。

二、保守不創新,批評聲浪襲來,PChome形象受損

觀察這一波討論聲浪,不少人批判PChome的老大哥心態與內部保守不創新,例如使用者介面與體驗、行動電商的發展、社群經營等都落後蝦皮一節。

「UI(使用者介面)、UX(使用者體驗)是很重要,但以現在大家消費電商這塊來說,並不是那麼關鍵。主要還是看要走便宜、品項多,或是送得快等核心價值,」資策會電子商務組資深產業分析師兼副主任王義智分析,像PChome的速度戰就不是蝦皮一年、兩年靠資本可以打起來的。

「我覺得蝦皮進來也不錯,就是忽然間把大家都搖醒了,」郭家齊分析,蝦皮大量補貼,雖然台灣電商的獲利明顯被壓縮,但是規模還是在成長,那代表對台灣電商環境可能是好的,「讓大家更習慣網路購物,他造成的最大影響可能未必是把我們或PChome、momo的消費者吸過去,反而是慢慢地把過去在實體零售上的消費者也吸進來。」

林之晨也認為,蝦皮在母集團募到了近9億美元的資金,以目前台灣市場佔蝦皮整體網站成交金額的40%來看(台灣在蝦皮七大市場中排名第二),如果蝦皮野心大、想蓋倉庫再攻台灣B2C市場也是不無可能。

不過,同時間蝦皮也須顧及在其他東南亞市場的發展,因此未來動向值得觀注。從另外一個角度看,蝦皮取得資金的挹注,再投到行銷補貼,「往好處想,這是消費者賺到,便利商店如7-11、全家也賺到(到店取貨),等於是拿外國的錢活絡台灣經濟。」林之晨說。…(面對國際競爭,台灣如何見招拆招?詳情請見《天下雜誌》官網)

更多下雜誌報導

美國重建紐約世貿大樓、F1賽車 都少不了台灣的這個東西

一個人是不是好主管 寄個e-mail就知道

太ㄍㄧㄥ、太急、太癡情?揭開台灣男人的5大毛病

為什麼中國同學羨慕台灣的自由,卻還認為我們該「回歸祖國」?

譚敦慈:上完廁所那裡一定要擦乾

※更多精彩報導,詳見《天下雜誌》網站。

※本文由天下雜誌授權報導,未經同意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