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演藝術市場漸成熟 疫情期間連演百場

「PLAYground 南村劇場.青鳥.有.設計」白天是藝文書店,晚上經過場地布置,化身有小酒館氛圍的劇場。(活性界面提供)
「PLAYground 南村劇場.青鳥.有.設計」白天是藝文書店,晚上經過場地布置,化身有小酒館氛圍的劇場。(活性界面提供)

外百老匯的長壽音樂劇《I Love You, You're Perfect, Now Change》(簡稱《LPC》),27年來被改編成中、日、韓、粵語等不同版本,2007年製作人陳午明與「嵐創作體」合作引進該劇,在皇冠小劇場以英語版演出35場,口碑發酵後打響知名度。

台灣近年表演藝術產業持續發展,民眾參與度大幅增加。據文策院「2021年台灣文化內容消費趨勢調查報告」統計,表演藝術以戲劇類為最多人參與且願意付費觀賞的類型,其次為音樂劇,占比達3成、付費率達8成。

馬天宗(左)除了對音樂劇熟稔,也跨界擔任影視監製及製作人。右為電影《為了國家》法藉導演哈希德阿米。
馬天宗(左)除了對音樂劇熟稔,也跨界擔任影視監製及製作人。右為電影《為了國家》法藉導演哈希德阿米。

 

看好市場逐漸成熟,兩年前大清華傳媒經營的「PLAYground 南村劇場.青鳥.有.設計」開幕,總監製馬天宗希望以Long Run(長銷式演出)模式培養觀眾,邀請陳午明重演《LPC》,去年在疫情期間寫下35場佳績;見市場反應熱絡,今年更一口氣規劃152場,可惜因疫情停演13場,總計演出139場。

為了長達半年的演出,陳午明決定調整工作流程。首先是擴充編制,加入製作總經理、製作經理、舞監等,並在原有的兩對男女主角基礎下,新增7位表演者輪流上場,若演員生病或發生意外時可頂替,演員群也較能休息。

【點擊看完整全文】

更多鏡週刊報導
避免失去新鮮感 女導重組對手激發花火
全英文演出有「偽出國」fu 中譯字幕簡潔不超譯
長銷演出培養觀眾 陳午明盼音樂劇變生活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