診斷美國「轉向亞洲」這10年

在夏威夷出生的歐巴馬宣稱,自己是美國第一位太平洋總統。2011年10月11日美國前國務卿希拉蕊在《外交政策》發表〈美國的亞洲世紀〉專文,宣稱美國站在由中東戰局往亞洲的轉向點。直到拜登總統終於在今年自阿富汗完全撤離,美國「轉向亞洲」的戰略調整已經10年了。

美國與中國大陸在亞洲正式的交鋒都在澳洲國會,也都在11月17日。歐巴馬於2011年11月17日在澳洲國會發表演說,正式宣告美國積極的轉向亞洲,將與盟邦共同形塑「安全、繁榮、尊嚴」的亞太地區。

中國大陸領導人習近平3年後恰巧也在11月17日向澳洲國會發表演說,強調中國大陸最需要和諧穩定的國內環境與和平安寧的國際環境,中國的發展會依循「和平、發展、合作、共贏」的原則,以鄰為伴,與鄰為善。

澳洲前總理艾波特7年前在首都坎培拉熱情接待前往國是訪問的習近平,並宣布與中國大陸結成「全面戰略夥伴關係」。艾波特10月上旬親自來台灣,在論壇發表主題演說,呼籲盟友與自由民主台灣團結在一起;他表示,若北京當局企圖脅迫台灣,後果將不堪設想。艾波特的轉向相當程度上反映了過去10年來,亞太地區翻轉性且深刻的地緣戰略格局變化。

中國大陸以特有的決策及政府運作模式,在「黨管一切」與「舉國體制」之下,充分使用政治工具,總能壓制或調適地渡過困境,與西方民主制度形成一種 「不對稱」的崛起效果。習近平在2012年接掌大位之後,以「紅色基因」、「不忘初心」、「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執念,深化改革與權力鞏固一起抓,為的是政權穩固並快速超趕地「走近世界舞台的中央」。

北京2013年宣布「東海防空識別區」,在南海加大速度「填海造島」,並開始推動「一帶一路」的全球經貿發展戰略。2014年在「亞信峰會」提出「亞洲的事情,歸根結柢要靠亞洲人民辦」。

軍事上,從2015年推出脫胎換骨的「深化國防與軍隊改革」,依照「軍委管總、軍種主建、戰區主戰」,重組「中央軍委」,重劃「五大戰區」,強調「實戰化」訓練,頒發試行版《聯合作戰綱要》,並以超世界水平的速度進行全面軍事裝備現代化。

美國歐巴馬、川普、拜登3任總統,與習近平的10年較勁,從「轉向亞洲」、「亞洲再平衡」到「自由與開放的印太」。2016年「南海仲裁」的結果根本起不了作用,2018年開打的貿易戰並未降低美國對中國的進口額度,近年再推動的美、日、印、澳四國(Quad)對話,美、英、澳(AUKUS)聯盟都還在探索階段,美國的「轉向」慢了不只好幾拍。

美國轉向的先機未能把握,霸權維持的力道顯出疲態,如今10年之後,雖然仍居世界第一強權寶座,但在印太地區已不可能安穩泰然。習近平「東升西降」的戰略形勢判斷,既非憑空想像,也詮釋了美國轉向亞洲10年的成績。

在未來的10年甚至更長的時間裡,亞洲仍將是美國的主要戰略方向,而中國大陸必將是美國的戰略重心。台灣在此地緣競爭的大框架下,要面對的是距離大陸太近,距離美國太遠;要明白的是北京之所必取,而未必是美國之所必守。

兩強抄傢伙準備在自己家門口械鬥,根本不是選邊投靠的問題,而是避險非戰的智慧。台灣要想保周全,就要會周旋,既要與美國周旋,也要能與北京周旋。

美國政府官員「堅若磐石」的口頭保證與安援作為,聽起來令人感動鼓舞,實際上是以美國本身利益為出發;中國大陸暫時壓抑「武統聲浪」,看起來令人稍稍放心,實際上也是以民族偉大復興為考量。

美國「轉向亞洲」,轉得不算順利,大陸強勢應對,使得周邊難以安寧。兩強爭霸,絕對不是比賽誰更愛台灣。

(作者為淡江大學戰略研究所副教授、戰略暨兵棋研究協會理事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