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訊!國片典藏庫面臨內憂外患

文化部長龍應台日前首度視察位於新北市樹林區的國家電影資料館典藏中心,了解國片的保存與修復狀況,卻赫然發現原本應該是台灣電影最重要的「寶藏庫」,資源竟如此貧乏。面對經費不足的窘境,加上中國大陸積極招手,台灣國片典藏庫正面臨內憂外患,亟待政府重視! ◎篳路藍縷的典藏之路 國家電影資料館的前身為電影圖書館,直到1989年才正式易名為電影資料館,成立目的在於蒐集、整理、保存與研究台灣電影文化資產。 被喻為國家電影資料庫「心臟」的片庫是在篳路藍縷中逐步成形。早期這些典藏的電影被迫堆放在電影資料館內,無法有效保存,到了1997年,才在新北市樹林區新加坡工業園區購置324坪房舍,後來因空間不敷使用,又在附近租用其他空間,並分年度編列預算,添購基本空調設備,暫時解決困擾多年的片庫問題。 目前國家資料館樹林典藏中心共有10個片庫,總面積1,938坪,除了保存膾炙人口的台灣老電影、海報劇照及重量級導演的作品,還包括921地震後自霧峰台灣電影製片廠搶救出的300萬呎影片、國防部所屬中國電影製片廠歷年拍攝的影片、以及中影公司55年來所出品的244部劇情片等,都寄存在片庫內,整座電影資料館等於是中華民國現代電影史的縮影。 ◎經費不足 成一大隱憂 雖然名為國家電影資料館,但礙於經費不足,保存影片的條件相當貧乏。國家電影資料館館長張靚蓓指出,目前國家電影資料館1年的經費編列只有新台幣3千萬,其中,光是典藏空間所必須負擔的租金和電費就多達1千萬;至於最重要的修復工作,由於政府沒有編列常設經費,只能仰賴專案計劃挹注。經費的嚴重不足,使得保存的影片並非處於最佳環境,仍然面臨隨時可能毀壞的狀態。 面對如此窘迫的條件,就連文化部長龍應台親自視察片庫時,都覺得不可思議。龍應台說:『(原音)我們現在有3千部影片是應該要等著要去被修復的,但是3千部影片要修復基本費用是需要10億台幣,我們現在文化部每1年給電影資料館所編列,而且是國科會給我們的是1年2,300萬。想想看說你1年2,300萬要去修復3千部的片子會造成甚麼結果?就很清楚的是,你修好這部片子所花的時間,你第1年修10部片子,同時那些需要攝氏5度去保存它的,我們只能用18度,因為錢不夠付電費,就會造成說你前面不斷在修、後面不斷在毀壞,但是它同時在不良情況下被保存的那些影片也在跟時間賽跑,它也在毀壞,聽起來好像是西西弗斯推石頭上山,然後不斷滾下來的狀態。』 龍應台表示,文化部會將電影資料館典藏中心納入文化部重要政策,未來將向行政院爭取預算支持,並積極尋求民間力量協助,改善片庫的保存條件。 ◎國片流失不容忽視 不過,文化部的腳步恐怕得加快、再加快,因為不只電影保存與修復在跟時間賽跑,國家電影資料館還面臨中國大陸強大的競爭壓力。電影資料館資料組組長鍾國華說:『(原音)現在知道的是香港有2家公司,大陸是以中央電視台為主,他們在收購。收購有2種,像大陸那邊是把你的底片,等於是把你電影的母片跟版權全部買走,這種是最危險的,這種等到他可能10年之後可能買你1千部台灣電影,這1千部電影你可能台灣要看還不能看,你還要去大陸拿授權。另外一種是香港,他們就是買版權,就是我把你的版權買去可能幾年,這個是還好,我們現在跟寄存者是對他們道德勸說,說你們賣版權可以賺錢。』 鍾國華透露,光是今年1月,就有電影人想拿走原本寄存在片庫的32部片子,以包裹的方式賣給中國大陸,其中包括8部「二秦二林」時代的賣座片。鍾國華說,目前電影資料館只能道德勸說,希望台灣電影不要流失太快。 文化部長龍應台也很清楚這樣的現況,她透露,由於台灣片庫保存環境不佳,反觀中國大陸卻願意出錢為台灣電影進行修復與保存,條件是電影母帶必須永久放在中國大陸。就她所知,已經有台灣資深導演為保護影片,願意把部分作品送往大陸保存,這值得台灣警惕。 電影是國民的共同記憶,更是國家的文化資產,唯有做好修復與保存工作,才能延續影片的壽命,讓影片有機會不斷被放映,影響一代又一代的觀眾,而電影所乘載的文化與歷史意義也才有可能延續下來。 國家電影資料館典藏中心保存條件窘迫,其實反映了台灣對於電影基礎產業所做的努力還遠遠不夠,如果只是鼓勵大家不斷拍片,卻不懂得如何保存,所謂國片復甦也將只是曇花一現,失去了應有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