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時間 APP 正夯,學生壓力好大

作者:Crossing Campus

過去一個月,台灣疫情從嚴峻轉向和緩,被稱為「滿懷熱情的計時器」的學習 APP──YPT(Yeol Pumta)──在全台圖書館封館之時,席捲台灣學生族群,包括滿懷志向前進的學測、指考生;語言學習族群;考研及轉學生等。

這款 APP 使用者的暱稱包羅萬象,從以志願目標「台大醫學」、「北大法律」命名,到指考生的怒吼「指能逆轉」,甚至也有發願勵志稱號「想要5A++」、「再混就死定了」、「用爬的也要進松山高中」等,展現使用者的願望群像。

Yeol Pumta(以下簡稱 YPT)一目瞭然的學習時間介面,加上限制學習群組人數、爭奪虛擬席位(如若缺席、未達成規定讀書時間,成員將被踢出群組)等遊戲特點,讓 YPT 在同類型的學習APP 之中,成功脫穎而出。

YPT 的 APP 使用介面。圖/YPT - Yeolpumta,換日線編輯部 後製合圖
YPT 的 APP 使用介面。圖/YPT - Yeolpumta,換日線編輯部 後製合圖

引發較勁心態:爭奪學習時間排名

從未能在設定時間內完成目標,就會幫使用者捐款種樹的學習軟體,到台灣天才 IT 大臣唐鳳愛用的蕃茄鐘工作法,市面上不乏相同目的的讀書 APP。YPT 如何在看似已經相當「擁擠」的市場,保有自己的難以取代性?

進一步分析來看,YPT 除了能紀錄使用者一日學習情況,了解讀書和科目時間分配,最大特點在於,透過同儕競爭排名的較勁心態,迫使使用者產生壓力進而督促自己讀書。

準備迎戰明年學測的準考生 Cindy 表示,同儕之間利用 YPT 互相督促,「透過跟朋友競賽,較勁讀書時間,會有想讀書的動力。」人在台中的學生 Mark 也認為,使用 YPT 後「學習時間變長,看到讀書時間排名很有成就感,能夠激勵自己學習。我很想贏,而且看著想上台大的人都還在努力,那我憑什麼放棄?」

競爭心態變相造成心理負荷?

當前往圖書館自習成為不可能,YPT 帶來解方的同時,也被部分人士質疑,尤其針對 APP 所造成的心理壓力,以及使用者「在線卻不在學」的狀況。而且,學習群組限制了讀書席位以及當日最低讀書時間,也可能讓使用者擔心若沒上線就會被踢群,因而產生焦慮。

學生 Jasmine 表示,「下載 YPT 讓我害怕被同儕嫌棄讀書時間太短,會因為沒上線被踢群而備感壓力,也讓我懷疑其他朋友是否在線卻不在學習。」Cindy 則說明,「我覺得 YPT 的好處也是壓力的主要來源──開始計時的當下,容易為了時間累計強迫自己專注,看到大家都在讀書,為了讓時間繼續累計而廢寢忘食。許多人為了衝 YPT 讀書時間的學習排名,凌晨就起床讀書。」

相揪線上學習,韓國大學生也正夯?

韓國首爾新聞(서울신문)指出, YPT 上能夠找到由成均館大學、高麗大學、中央大學等學生創建的學習群組。有些使用者早上 5 點就起床讀書,以便在學習時間排名中獲得前面名次。高三學生 Noh Yun-jin 表示,「我的學習時間會根據身體狀況和心情有所調整,但我每天規律學習 6 到 7 個小時。」

韓國年輕學習族群傾向使用具有社群功能的學習軟體,因為使用者能藉著分享對學校或友誼的擔憂、談論最喜歡的偶像等,來紓緩壓力,也有學習者播放 YouTube「Study With Me」的影片或者「ASMR」(自發性知覺高潮反應,能讓人感到愉悅、放鬆),以提高專注力。

據報導,22 歲大學生 Choi Dong-Hyuk 則從晚上 9 點開啟 Zoom 鏡頭,與學習夥伴一起專注學習 2 小時。他表示,「開設在線閱覽室可以提升專注力,就像家中圖書館。休息時間,我們會閒談 20 分鐘互相鼓勵。」

YPT 的遊戲競爭心態,讓使用者能「滿懷熱情地」自發讀書,然而軟體上的排名,不代表個人價值以及讀書效率,「讀書時間的長度」也並非學習成效的唯一指標。

或許可參考的是,日本作家佐藤大和在《圖解狡猾的讀書法》中提及「短時間 × 次數 × 讀書量 = 記憶力」的公式,利用簡短的時間、增加複習的次數,讓記憶變得穩固。綜上所述,想「讀好書」並非花費長時間就有效,關鍵還是在於讀書方法是不是正確、有效率。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 排名「讀書時間」的韓國學習 APP 在台也夯?學生直呼:沒上線會被踢群,壓力好大》,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換日線文章
因疫情改制,這考試從筆試變書審──考生哀鴻遍野:寒窗苦讀化為烏有?
「欸,系主任叫你去他辦公室」不愛考試?那就更該找到學習的意義

作者簡介:

Crossing Campus 前身為「校園天下」,延續「為校園而生」的理念,期待透過全新策展與規劃,把世界帶入校園、讓校園走進世界。

_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