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劇團賀歲重溫《香囊記》 王海玲封箱薪傳《新對花槍》

記者黃朝琴/臺北報導

臺灣豫劇團2012賀歲公演,23、24日下午臺灣戲曲中心登場,逐日推出《香囊記》及《新對花槍》兩齣溫馨討喜的愛情戲,不僅是歷久彌新的好老戲,也是戲迷不可錯過的絕對經典,豫劇皇后王海玲也宣告《新對花槍》進行封箱演出,其舞臺老搭檔朱海珊也將披掛上陣、一起尬戲。

《香囊記》又名《文武換親》、《抬花轎》,其特色是「唱、念、做」數項技藝並重,其中《抬花轎》一折更是歷演不衰,成了豫劇花旦們的必學選段,王海玲早就親傳真功夫給接班大弟子蕭揚玲,她重新詮釋的這位美麗又熱情的「瘋丫頭」、「新嫁娘」周桂蘭,也獲得觀眾們的極高評價,此次公演,蕭揚玲與張仕勛飾演「武狀元」夫婦;劉建華與謝文琪則扮演苦命鴛鴦文狀元伉儷,請觀眾拭目以待。

豫劇演員們早在近百年前,便已開始搬演此一經典老戲,此劇敘述一位心直口快、活潑風趣、熱心助人的女子周桂蘭,待嫁、出嫁及熱心促成「文武換親」美事的喜劇情節,其中「嗩吶」的特殊表現,及百鳥朝鳳樂音,更成了豫劇音樂的美妙特色。

1991年豫劇皇后王海玲曾赴美領取亞洲最傑出藝人獎,當時於紐約林肯藝術中心推出《香囊記》,曾經轟動一時;接著又於國家戲劇院再度獻演,更讓當年來訪的外賓、前英國首相柴契爾夫人留下深刻印象,從此這齣戲便風靡寶島、佳評如潮。雲門舞集創辦人林懷民便曾特別為文推薦,他形容這一段抬花轎的過程是「小題大作!竟然還有新招」,至於大姑娘乘轎的過程,他認為是「在有限的舞臺空間裡,創造了無止境的旅程」,相當值得觀賞。

臺灣豫劇團藝術總監王海玲表示,早年張岫雲老師的《香囊記》版本,主角1人分飾2角,包括周桂蘭與邱府丫鬟;經過數十年名家各顯技藝越演越盛,各種版本也各有特色。

此次公演《香囊記》是王海玲親傳版本,精準傳達臺灣人文藝術觀點,讓蕭揚玲以嶄新面貌詮釋這位不朽的「瘋丫頭」周桂蘭,展現經典豫劇《香囊記》獨有的嬌俏可愛戲曲人物底蘊,劇本仍以赴美演出的《香囊記》版本為基底,把原有的情節精簡合理化的復原,讓故事更完整。原本丫鬟的花轎表演,也依照老本子再加回去,由孫紫峮飾演丫鬟踩蹻炫技演出,轎子改成2人小轎,和周桂蘭出嫁的4人大轎區隔開來,抬轎既是亮點,就抬個酣暢痛快,這就是臺灣豫劇獨有的版本。

《新對花槍》則是很老的經典好戲,在臺灣已塵封30餘年,1989年王海玲在國家戲劇院公演後,再也不曾重製。

《對花槍》以隋末程咬金瓦崗寨舉兵起義為時空背景,卻聚焦在英雄難以啟齒的「家務事」。此劇亦稱《父子會》、《羅崧找父》,老本子《對花槍》是張岫雲老師從大陸帶過來的,公演、勞軍都非常受歡迎。王海玲以豫劇獨有的「青衣老旦」應工,不僅紮靠,更兼大段唱腔,甚耗體力,此外還有老生、花臉、武生和娃娃生嚴絲合縫地搭配,熔傳統精華於一爐,熱鬧好看。

民國50年初,鳳鳴唱片就出版了崔蘭田《對花槍》兩個主要唱段,一是姜桂枝出場時一百多句的「表家」,和最後一場罵羅藝的大段快流水,這兩段唱都是豫劇音樂極品,好聽極了。70年間又得到馬金鳳改編《花槍緣》的版本。

王海玲表示,民國78年重排此劇時,為取各家之長,劇本以馬金鳳版為主,唱腔則以崔蘭田版為重,後段面對負心抵死不相認的夫婿,悲憤交加怒罵羅藝最重要的唱腔,覺得崔、馬兩個版本均有精彩之處,便將兩個版本的唱,交錯剪裁融合為一,成為臺灣版的《新對花槍》。整齣戲的唱腔非常特別,尤其是後段罵羅藝的快流水,節奏快速,一句一包腔,一句比一句唱得緊,包得嚴絲合縫、唱得斬釘截鐵,給人淋漓盡致的痛快感。

這次賀歲公演,王海玲的舞臺老搭檔朱海珊飾演老冤家羅藝,導演殷青群也陪著飾演從中逗趣說和的「程咬金」,王海玲說《新對花槍》也該封箱薪傳,透過這一場演出,在舞臺上對這齣戲做個告別。

臺灣豫劇團賀歲公演《新對花槍》,王海玲與老搭檔朱海珊一起尬戲。(臺灣豫劇團提供)

臺灣豫劇團賀歲公演推出《香囊記》溫馨討喜的愛情戲。(臺灣豫劇團提供)

王海玲封箱薪傳《新對花槍》。(臺灣豫劇團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