貝索斯一“上天”,維珍銀河就跌了

貝索斯一“上天”,維珍銀河就跌了
貝索斯一“上天”,維珍銀河就跌了

今天,美國首富、亞馬遜創始人傑夫·貝索斯也“上天”了。

當地時間7月20日上午9時,貝索斯搭乘旗下公司藍色起源的飛船“新謝潑德號”(New Shepard)進行了該公司的首次載人飛行,到達距離地面106公里的地球軌道,在體驗了幾分鐘失重狀態後,飛船滑行回地球,成功著陸。

而就在9天前的7月11日,英國億萬富翁理查德·布蘭森已經搶先一步,搭乘旗下公司維珍銀河的飛船,率先實現了太空旅行,成為亞軌道商業飛行領域第一位搭乘自家飛器前往太空邊緣的企業創始人。

鋼鐵俠馬斯克雖然目前還沒有進行太空旅行的明確計劃,但他也曾提到過,將來某一天會坐著SpaceX的飛船上火星。

7月份的這場“上天”競速,正在推動太空旅行進入全新的階段。

太空旅行,富豪們都想爭“第一”

儘管新謝潑德號成功實現了藍色起源成立20年來的首次載人飛行,但對貝索斯來說,還是抱有遺憾。畢竟,“第一人”的稱號本來僅有一步之遙,卻被對手布蘭森及其旗下的維珍銀河搶走了。

今年以來,三家企業先後公佈了將搭載普通民眾進行太空旅行的計劃。

2月初,馬斯克創立的SpaceX發起Inspiration4任務,預計在今年9月份將搭載4名遊客進入太空,進行為期3天的環繞地球之旅。值得關注的是,此次任務的4個參與者都不是專業的宇航員,如果順利進行,將成為世界首個“全平民”的太空任務。

5月26日,貝索斯在亞馬遜股東大會上宣布將從7月5日起正式卸任CEO職位,並於7月20日搭乘旗下公司藍色起源的新謝潑德火箭,開啟自己的太空旅行。

照此計劃,貝索斯將成為搭載自家公司製造的航天飛行器進入太空旅行的第一位創始人。如果任務順利完成,新謝潑德號的此次亞軌道飛行也將成為民用商業航天歷史上的重要一筆。

然而,這一榮譽卻被布蘭森及其旗下的維珍銀河搶走了。

7月1日,維珍銀河突然宣布將在7月11日使用“太空船二號”(SpaceShipTwo)將創始人布蘭森及其他5位乘員送入太空。就在公佈飛行消息前一周的6月25日,維珍銀河剛剛拿到由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授予的太空飛行許可證,並提到計劃在2022年初推出商業太空旅行業務。

布蘭森此舉被認為是赤裸裸的“截胡”,而這一舉動也讓維珍銀河收穫了一波股價紅利。當地時間7月2日,維珍銀河股價大幅高開,盤中一度漲近26%,收盤時漲幅為4.08%。7月11日太空之行的成功,又讓公司股價在7月12日盤前大漲7%。

對於被奪走“第一”稱號這件事,貝索斯和藍色起源顯然是耿耿於懷的。

藍色起源7月9日在Twitter上發布了一張對比圖,從飛行高度是否達到卡門線(海拔100公里高度稱為卡門線,是國際航空聯合會認可的地球大氣層與外太空的邊界線) 、是否有逃生系統、對臭氧層影響等角度進行了對比,指出維珍銀河的飛船不過是一架“高空飛機”,因為它並沒有超過規定的太空界限——卡門線,而藍色起源的飛船已經到達過100km高的地球亞軌道。

為了夢想,更為了賺錢

富豪們的太空旅行大業進展不一,但都宣稱初心來自於年少時的航天夢想。

布蘭森在推特上寫道:“我一直是個夢想家。我媽媽教我永遠不要放棄,要去追星星。”

貝索斯則在社交媒體上發帖稱:“我從5歲起就夢想著去太空旅行。”他將這次太空旅行形容為“意義重大的事”、“一次偉大的冒險”。

而馬斯克則從小有一個登陸火星的夢想。在2016年他就公佈了火星移民計劃:在40-100年內,以每人10萬美元的低成本,將10萬人送往火星,建立火星城市。

不過航天事業需要巨大的投入,可不是光靠夢想就能支撐起來的。資料顯示,貝索斯每年至少投入10億美元在藍色起源的發展上,布蘭森過去17年裡也先後在維珍銀河上投入了超10億美元資金。

當然,商業航天有著誘人的市場前景。航天行業諮詢公司NSR預計,到2028年亞軌道市場價值將達到28億美元,未來十年總收入將達到104億美元。

前景雖好,想要從這個賽道上分得一杯羹也絕非易事。

目前,除了SpaceX已經有相對穩定和不菲的業務收入之外,藍色起源和維珍銀河都面臨不小的營收挑戰,兩家企業發展的資金來源主要是創始人的投入、上市融資以及政府方面的資金。

2000年9月8日,貝索斯創立藍色起源,彼時亞馬遜僅成立6週年,但已經讓貝索斯擁有了60億美元的淨資產。可以說,是亞馬遜的成功讓貝索斯有了啟動藍色資源的底氣和資本。

在過去20多年的發展中,藍色起源的主要資金來源一直是貝索斯的私人投入。根據此前媒體的報導,貝索斯每年會出售約10億美元的亞馬遜股票,投資到藍色起源的發展中。

外界知道的唯一一次外來資金注入來自於NASA。2020年4月底,由藍色起源與其他3家航天科技公司共同組成的團隊曾獲得NASA 5.79億美元的著陸器開發資金,其中藍色起源負責開發下降艙。但在價值高達29億美元的月球著陸器製造合同競標中,藍色起源最終不敵SpaceX。

多年來,貝索斯和馬斯克一直在航天事業探索方面較勁。兩人曾為誰能使用肯尼迪航天中心的發射台與回收火箭相關的專利等事情發生過爭執。

因此對於貝索斯和藍色起源來說,此次飛行的成功,不僅意味著面向民眾開發的太空旅行業務更進一步,更是在向對手和潛在客戶展示自身的實力,這些都與未來公司能獲得多少營收息息相關。

維珍銀河目前也處於燒錢階段。維珍銀河成立於2004年,在過去的17年間,布蘭森向維珍銀河投資了超過10億美元資金。但財報顯示,公司2019年總營收僅為380萬美元,全年虧損則達到2.109億美元。

2019年10月,維珍銀河通過SPAC上市,市值達到15億美元。在之後的6個月裡,其股價漲幅一​​度達到300%,但今年以來,其股價一直處於劇烈的波動之中。

5月,維珍銀河曾披露將延遲飛行測試的消息,股價一度跌至15美元以下。之後在5月24日,即公司完成載人試飛後的第一個交易日,維珍銀河股價上漲了28%。6月公司獲得美國聯邦航空管理局的載客許可,這一消息推動維珍銀河股價在6月底上漲了39%,直接飆升至55美元以上。

7月11日的太空飛行,讓公司股價在7月12日盤前大漲7%。但隨後公司宣布欲出售價值5億元的普通股股票,股價應聲大跌超17%,創最大單日跌幅。

7月20日貝索斯完成太空之旅當天,維珍銀河股價在低開後迅速下行,盤中一度跌破30美元,跌幅超過8%,收盤時跌幅縮窄至1.14%,報32.03美元。值得注意的是,過去一周維珍銀河股價已連續下跌,雖然近兩天有所回漲,但較7月12日收盤價已跌去超20%。

據媒體報導,維珍銀河目前已經售出了大約600張機票,每張價格在20萬-25萬美元之間。不過,儘管搶先對手試飛成功,但在正式開展太空旅行業務之前,維珍銀河仍需對這架太空飛機進行至少兩次測試飛行。

與藍色起源和維珍銀河聚焦的亞軌道旅行不同,馬斯克的SpaceX專注的是旅程更遠、時間更長、花費也更高的軌道旅行。

目前SpaceX已經實現營收的業務主要分三塊:以獵鷹九號為代表的自研火箭進行的航空運輸業務、航天飛船龍飛船進行的載人航天業務,以及星鏈計劃——即利用SpaceX火箭將衛星送至近地軌道形成太空互聯網網絡,向地面上用戶提供互聯網服務並以此收費。

2020年5月31日,SpaceX載人龍飛船搭乘獵鷹9號運載火箭在美國成功發射,這是人類首次商業載人航天發射。這也讓SpaceX拿下了NASA數十億美元的訂單,定期負責將美國宇航員送入國際太空站。

除此之外,SpaceX還聯手太空初創公司Axiom,將開啟純載人航天項目。

商業航天全球加速

伴隨著政策的支持以及先行者的成果示範,商業航天賽道正在吸引全世界數百家公司進入,所涉領域從衛星到軌道技術方方面面。

在美國,除維珍銀河、藍色起源、SpaceX等商業航天公司,蘋果、谷歌、臉書、微軟等科技公司也已經有所佈局。

2020年8月,微軟聯合創始人比爾·蓋茨領投了衛星服務公司Kymeta的8520萬美元融資。該公司成立於2012年,核心產品是能用於提高衛星和蜂窩網絡連接信號強度的智能平板天線,融資將用於研發和生產其下一代u8平板天線。

谷歌、蘋果、臉書等則對衛星互聯網表現出濃厚興趣。2015年就曾參與投資SpaceX的谷歌,今年5月份已正式宣布與SpaceX合作,將基於其衛星系統為企業提供互聯網服務;蘋果據稱曾組建秘密團隊研發衛星技術,以便利用衛星網絡直接向設備傳輸互聯網服務;臉書則早在2015年就開始了針對衛星互聯網技術的研究,但由於進展受阻該團隊已被亞馬遜收購。

在中國,政策的鼓勵和資本的加持,也讓商業航天賽道爆發出巨大潛力。

貝索斯一“上天”,維珍銀河就跌了
貝索斯一“上天”,維珍銀河就跌了

尤其是2020年以來,隨著國家發展改革委首次將衛星互聯網與5G、物聯網、工業互聯網等通信網絡基礎設施納入“新基建”範圍,各地政府也積極響應,出台相關的發展規劃。

2021年3月22日,浙江省發布《浙江省重大建設項目“十四五”規劃(徵求意見稿)》,其中提到將在寧波市象山縣開建總投資200億元的寧波國際商業航天發射中心項目,“十四五”期間投資120億元。

4月7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發布《關於支持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放寬市場准入若干特別措施的意見》,提出要優化海南商業航天領域市場准入環境,推動實現高質量發展。

自2015年國家鼓勵民間資本進入以來,商業航天也迎來了一波資本熱潮。公開數據顯示,2015-2019年,與商業航天相關的投融資約160起,投資金額超百億元;截至7月20日,今年共完成13起航天投融資事件,同比2020年增加3件。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和頭豹研究院統計,2015-2019年我國商業航天行業市場規模由3764億元上升至8362億元,年復合增長率為22.1%;預計2020-2024年我國商業航天規模年複合增長率將達到23.5%,至2024年市場規模或突破2.4萬億元。

在政策和資本的雙重支持下,我國商業航天領域已湧現出一批優秀的公司,覆蓋運載火箭、衛星通信、衛星導航、衛星遙感等航天工程板塊。

6月17日,神州十二號成功發射,完成了我國載人航天工程立項實施以來的第19次飛行任務,也是空間站階段的首次載人飛行任務。受此消息提振,當日航天軍工板塊整體上漲1.51%,大幅跑贏上證指數(漲幅為0.21%),九鼎新材、海特高新等個股漲停。

近2個月來,A股74只航天概念股中有55隻股價上漲,其中12家企業漲幅超50%;瑞華泰、航宇科技、華菱線纜、九鼎新材、中礦資源、華東測試等企業漲幅超100%。

貝索斯一“上天”,維珍銀河就跌了
貝索斯一“上天”,維珍銀河就跌了

值得注意的是,國內互聯網科技巨頭也已在佈局商業航天賽道。

2021年7月8日,騰訊首席執行官馬化騰在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表示,騰訊將與國家天文台共同發布“探星計劃”,把騰訊上海優圖實驗室的AI技術用於尋找脈衝星,探索宇宙。

資料顯示,小米集團董事長兼CEO雷軍也投資了包括星際榮耀在內的6家航天火箭企業。在2020年全國兩會上,雷軍還提交了《關於推動衛星互聯網行業發展的建議》,建議將衛星互聯網作為重點發展的戰略新興產業納入我國“十四五”發展規劃。

航天事業在全球範圍內已成為各國國家實力的關鍵組成,維珍銀河、藍色起源、SpaceX等商業航天巨頭正在激發國內航天市場的發展,可以預見,未來將有更多的企業參與到這場競賽中。

本文經授權發布,不代表36氪立場。

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出處:36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