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優生突然變倒數竟罹患思覺失調症

▲中山附醫舉辦思覺失調症衛教宣導,呼籲及早發現和治療,左起為朱柏全主任、蔡明哲總院長、張正辰主任。(圖/記者金武鳳攝,2022.12.1)
▲中山附醫舉辦思覺失調症衛教宣導,呼籲及早發現和治療,左起為朱柏全主任、蔡明哲總院長、張正辰主任。(圖/記者金武鳳攝,2022.12.1)

台中一名女子唸高中時,成績突然一落千丈,上課時還會莫名流眼淚,社交與行為能力變差,嚴重時甚至無法獨立完成洗澡,家人以為她是學業壓力太大致使,渾然未意識女兒己經生病了,就醫後確診為思覺失調症。經醫護照護以及給予長效針劑治療,如今已回歸社會成為有能力照顧別人的護理師。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蔡明哲總院長表示,思覺失調症是一種「大腦生病」的精神疾病,在台灣的病友估計有14萬人,盛行率約0.6%。思覺失調症病友容易因為秋冬季節日照縮短,影響褪黑激素與血清素分泌,或是氣溫明顯變化,導致情緒波動、病情復發,呼籲民眾多留意周邊親友的情緒與行為變化。

▲中山附醫舉辦思覺失調症衛教宣導,精神科朱柏全主任說,思覺失調是大腦生病了。(圖/記者金武鳳攝,2022.12.1)
▲中山附醫舉辦思覺失調症衛教宣導,精神科朱柏全主任說,思覺失調是大腦生病了。(圖/記者金武鳳攝,2022.12.1)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精神科朱柏全主任指出,聽到其他人聽不見的聲音,妄想、幻覺、幻聽,莫名動機缺乏、社交意願低落、情緒憂鬱等,都是思覺失調症的常見表現,但多數病友缺乏病識感,因此錯失治療黃金期。對此,民眾可以善用「疑似精神病前期簡易自填量表」,花1分鐘快速回答15個思覺失調症早期徵兆,只要符合條件,代表有較高的思覺失調症風險,建議盡快諮詢精神科醫師。

中山醫學大學精神醫學科張正辰主任說明,造成思覺失調症的主要原因,包括側腦室體積變大、海馬迴萎縮、多巴胺過度分泌導致灰質快速流失等。許多人將思覺失調症視為「中邪」或「卡到陰」,貼上「一輩子沒得救」的標籤,其實是錯誤觀念。隨著醫療技術進步,病友只要能夠早期發現、穩定且持續地治療,仍有機會回歸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不過研究顯示,在包括憂鬱症和躁鬱症在內,所有重大精神疾病中,思覺失調症病友的就醫和用藥規律性最差,出院半年未按期回診的比例約2成,未規律用藥者高達近6成,且中斷時間越長,病友急性復發與再住院的比例也越高。政府為提升思覺失調症病友用藥順從性,已將長效針納入健保,鼓勵臨床醫師優先處方長效針劑。

朱柏全主任表示,長效針劑具有改善病友用藥習慣,降低4成急診、6成住院、約6成4的半年內再住院,以及4成死亡風險等風險。但是,臨床常見病友誤解病重才需要打針,或誤會針劑藥物副作用高,抗拒接受長效針劑治療。其實病友如經過醫師評估,優先使用長效針劑,大部份患者一個月回診打一次長效針,可望穩定控制病況,恢復正常生活與工作。

更多 NOWnews 今日新聞 報導
台中耶誕水舞燈光秀「愛如潮水」 16日柳川河畔心動相見
疫後健康住宅新趨勢 具備「以人為核心」居住品質
林志穎母為兒祈福 義賣陶瓷創作430萬元捐助「沐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