賺人民幣財 4大管道搶布局

工商時報【記者黃惠聆╱台北報導】 人民幣商品百花齊放,目前有4大管道可投資人民幣金融相關產品,除存人民幣定存,還可以透過銀行「特定金錢信託」(指定用途信託)或證券商的複委託務買進在香港掛牌的人民幣計價ETF,多家保險公司有人民幣投資A股ETF的投資型保單,人民幣債券和結構型商品也可留意。 由於市場預期人民幣會走升,加上人民幣利息比新台幣高,在人民幣業務開放之後,投資人對布局人民幣,以及相關金融商品的興趣高,但法人表示,人民幣存款利息因有金管會和央行控管,各銀行給的利率都遠低於大陸,因此存人民幣存款並不具有太大的誘因,民眾可以考慮其他人民幣金融商品。 星展銀行(台灣)11日公布,從即日起至3月21日針對一般企業客戶推出1年期到期保本的外幣或人民幣本金連結人民幣匯率選擇權的結構型商品,提供除了人民幣定存外的另一種新選擇。 星展銀行表示,投資該產品時,客戶需留意,結構型商品是不受存款保障且提前終止時不但不保本同時可能損及投資本金。星展銀該產品的年化利率可能高於定存,依據市場價格條件不同,年化利率可望達5~8%,但若匯率不在區間,也可保有最低利息如0.5%或1%。 東亞證券(台灣)總經理陳烜台表示,人民幣業務開放後,目前市場上最熱絡的人民幣理財商品,是目前在香港交易所中,資產規模與成交金額最大的2檔人民幣計價ETF「華夏滬深300指數ETF」與「南方富時中國A50 ETF」,分別追蹤A股市值前300大與市值前50大的上市企業。 法人指出,即使近期陸股回檔整理,逢低進場的買盤仍不間斷,顯示有不少投資人依然看好陸股後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