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味的電子垃圾回收

工商時報【邱莞仁】 5月中旬,記者到訪距福建寧德市區約半小時車程的彰灣鎮鄭岐村,這一片延山環繞的丘陵地,原本是福建茶葉重鎮,但此時此刻,這裡的空氣沒有茶區的清新,卻有一股說不上來的刺鼻惡臭感。 從鄭岐村的制高點向下望,是2009年11月開始,由寧德市政府授權成立的BOT寧德彰灣垃圾焚燒廠。高爐吐出陣陣白煙,一旁的水槽則發出巨大的聲響,畫面有些悚目驚心。 這座垃圾焚燒發電廠號稱採取最先進的日本技術,一天約可處理寧德市600噸的生活日常垃圾,大大地解決了原本寧德市採取就地掩埋垃圾造成的各種環境污染。但由於垃圾分類的基本功夫沒有落實,生活垃圾、電子垃圾全一股腦往焚燒爐丟,所排放的有毒廢氣,將污染從地面擴散到天空。 聊到垃圾焚燒廠,這裡的村民難掩氣憤:「這個廠大多是半夜偷排臭氣,那真的是臭的不得了!我們幾次組織了上訪,卻都沒有獲得積極回應。」 污染擴散到天空 居民沒落實分類,只一股 腦將垃圾丟進焚燒廠... 其中一名算是意見領袖的江陵(化名)指出,在焚燒廠還沒搬遷來的時候,當地的村民大多靠種植茶葉或蔬菜維生,但焚燒廠來了後,除了空氣與水質的污染,再加上村落的地勢較低,一旦開始焚燒運轉,「燃燒排出的灰塵便直接落在茶葉上形成一片白色的灰。」 去年底,中國新一屆領導人正式接班,「美麗新中國」是很重要的一項指標。這背後有一個很重要的意義在於,中國大陸終於開始尋求經濟和環境的平衡,搶救過去30多年因為拚GDP而被犧牲的山河,視為與經濟發展同等重要的政策。 因環保觀念長期被漠視,工業生產所排放的廢氣、污水和垃圾,已對大陸生態造成重大浩劫,讓各地開發區滿目瘡痍。其中,最值得注意的是,大陸各地方為避免粗放、掩埋方式對環境的負面衝擊,已政府陸續興建垃圾焚化爐。 但關鍵在於,中國作為世界工廠,不僅是全球電腦、手機、電視、家電等電子產品的主要生產基地,也是電子產品報廢後的主要流向地。根據聯合國2013年的最新報告,全球有70%的電子垃圾流向中國。 電子垃圾的處理,蘊藏著巨大商機,透過這些報廢電子產品的拆解,可提取金、銀、銅等貴金屬,讓電子垃圾的回收拆解,成為地方不可或缺的經濟命脈。諸如廣東汕頭的貴嶼、福建寧德的福安、浙江台州的椒江港等,都是知名的電子垃圾處理基地。 因此,儘管中國在環保意識上面有了覺醒,但早期粗放掩埋階段,一般作坊恣意棄置這些有毒廢棄物,已使得鉛、汞、鎘、鉻、聚氯乙烯等有毒物質滲透到環境中,嚴重威脅地方居民健康。 再者,不分類的焚燒廠,因其中含有大量電子垃圾,更是環境殺手。彰灣鎮鄭岐村的千瘡百孔,就是一例。 電子垃圾處理大國 在環境污染壓力下, 居民被迫放棄家園... 在那裡,原本靠種茶營生的老百姓,在環境污染的壓力下已被迫放棄了自己的茶園。過去他們受不了臭氣的污染,鬧到地方政府去,但卻因領導層換屆,始終都沒有獲得回應。村民表示,「直接轉向和垃圾廠內的領導反應,廠方竟說,他們其實也是受害者。」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僅僅在福建一省,已掀起一股興建垃圾焚燒電廠的風氣,在福建下轄的1個副省級城市與8個地級市中,多數已建好或正在興建中垃圾焚燒廠,數量約有20多座。 作為電子垃圾處理大國,興建一般的垃圾焚燒電廠恐遠遠不夠。大陸官方的新能源的政策中,包括北京、天津、武漢等地,都已興建了專業的電子垃圾處理中心,電子垃圾焚燒廠的興建已是政府的考績重要指標之一。 有當地官員談到城市的綠化環保時,特別提出,寧德已將市內垃圾山綠化,未來可以作為市民休閒的綠色園林。 但望著油綠茶園變色,家園蒙上塵埃,爭討補償備嚐艱辛,中國這一代老百姓,在現實中無可避免的,便是一種犧牲。更令人擔憂的,中國政府或得投入數倍的人力、物力和財力,還未必能修復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