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下肢痠痛 可能肇因動脈阻塞

五十六歲李姓女士為高血壓與洗腎病人,近月來只要走一小段路雙腳就會有酸痛的感覺,需要休息症狀才會緩解,至麻豆新樓醫院接受一系列檢查後,診斷為「下肢動脈阻塞性疾病」合併「血管嚴重鈣化」,在麻豆新樓導管室接受血管攝影與血管整形手術,術後傷口穩定,隔天即可出院,症狀改善且行走距離明顯增加。

麻豆新樓醫院醫師柯呈諭表示,「下肢動脈阻塞性疾病」危險因子包括抽菸、三高及腎功能不佳的病人,初期症狀不明顯,或出現間歇性跛行症狀,即走路活動下肢會有酸痛情形,休息後會有所改善,但隨著狹窄變嚴重,可能會出現皮膚蒼白、潰瘍、發紺或是傷口不易癒合等狀況,嚴重者甚至需要截肢;治療方法除了藥物外,醫師也會針對病人狀況建議外科繞道手術,或是經皮導管血管整形手術,以重建下肢血流。

柯呈諭醫師指出,一般情況下,經皮血管整形手術需導線跟氣球通過狹窄病灶處,方能順利完成氣球擴張術,但李女士股動脈嚴重鈣化且狹窄,導線通過後氣球無法通過病灶處,此種情況之下有二種輔助治療方式可選擇:一為傳統外科手術治療,經由血管繞道手術重建血流,但因李女士擔憂手術風險而放棄;另一種為經皮動脈粥狀硬化斑塊切除術,需使用特殊的自費材料,額外負擔的費用約十四至十八萬元,李女士經濟狀況無法負擔。

柯呈諭醫師說明,李女士希望仍能藉由導管方式處理,傷口小、恢復快,費用也較可負擔,為增加成功率及達到更好的效果,院方運用遠端穿刺及雙邊連結的技術,以增加氣球運送的支撐力,同時也運用穿刺針鈣化崩裂技術,達到鈣化及斑塊碎裂及修飾的狀態,在併用多種技術後,氣球最終得以通過病灶狹窄處,順利完成經皮血管整型術。

柯呈諭醫師強調,穿刺針鈣化崩裂技術為近二年國外發表的技術,專門針對嚴重鈣化的血管、氣球無法通過或是無法撐開時使用,也建議民眾若有相關風險因子或是症狀,應早期就診,即早介入治療,得以保有健康的雙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