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車路協同」路線,「中智行」在上海和南京測試自動駕駛乘用車

目前,中美自動駕駛公司大部分採用「單車智能」的技術路線。成立於2018年6月的中智行也不例外。但從去年開始,中智行開始做戰略轉型,走「車路協同」路線。

中智行董事長兼CEO王勁曾任百度無人駕駛事業部總經理,是中國自動駕駛最早一批從業人員之一。談及「車路協同」路線的優勢,王勁表示,中國要想在單車智能上趕超美國的Waymo和GM Cruise這樣的頭部公司,至少還需要2-3年的時間,但如果選擇「車路協同」的路線,中國就有機會換道超車

經過中智行的測算,中國有485萬公里道路,有3億輛車,只要在每一輛車上節省1.5萬人民幣的成本,就可以在每公里道路上投入100萬人民幣用於道路改造。大規模建設智能道路時,把普通道路升級為智能道路所需的成本不到每公里100萬人民幣。如果採用車路協同方案,每輛無人駕駛汽車將可以節約超過2萬元。因此,從成本上考慮,車路協同是為中國量身定製的智慧交通解決方案。

「過去在做單車智能的時候,無人駕駛技術是最難的門檻。今天做車路協同,產業融合是更大的挑戰。誰能把車路協同做好,誰就有可能佔據下一輪競爭的領先地位。」王勁提到,車路協同需要協調「車、路、雲」三個方面,需要統籌四個參與方,包括自動駕駛科技公司、車企、通信設備的製造商和通信運營商、網約車和出租車等出行平台。此外,政府的支持不可或缺。

王勁表示,車路協同是一個「To G」(面向政府)的生意。「對這件事成敗影響最大的是政府,不僅是中央政府,還有地方政府。當然,中國好幾個地方政府都在積極投入車路協同,這讓我覺得很有希望」。

為了做好「產業融合」,中智行接連與上海市政府臨港集團、海康威視中國電信、Velodyne等產業鏈上下游建立了戰略合作關係。

今年10月,中智行宣佈與中汽創智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汽創智」)達成戰略合作,共同探索單車智能駕駛、5G智能車路協同等智能汽車技術,開發車路協同產品。

王勁表示,中智行非常重視與中汽創智的合作。中汽創智是由一汽、東風和長安三家央企、以及南京市政府共同出資成立。四方各自投入40億,總共投資160億。這三家央企要為國家完成三大建設任務:一是智能網聯汽車,二是未來新一代汽車的底層框架,三是氫能源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

在人才引進方面,王勁透露,自動駕駛明星公司Roadstar去年停止運營後,有一半工程師加入了中智行。Roadstar原CEO佟顯喬也加入中智行、任首席架構師。今年,中智行招聘了兩個副總裁:商務副總裁許學哲曾任職於三星和摩托羅拉,HR副總裁張莉曾任職於谷歌和特斯拉。

此外,王勁稱,他們正在併購一家自動駕駛公司,創始團隊來自百度。目前,雙方團隊已經在緊密合作,後續會公佈具體細節。

目前,中智行的自動駕駛乘用車正在上海和南京等地做測試。其未來的商業模式是類似「自動駕駛的滴滴」,省去人類司機的人力和管理成本,讓客戶按里程付費。

中智行曾在2018年10月獲得數億人民幣的天使輪融資,此後又拿到A輪融資,目前正在進行A+輪融資。王勁透露,A+輪融資完成後,將一起公佈此前融資情況。

原創文章,作者:王藝瑾。

本文經授權發布,不代表36氪立場。
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出處:36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