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告

起伏跌宕 開創崢嶸新局(上)|看見台灣五十年|華視新聞雜誌

台北市 / 陳沿佐 李宇承 報導

看見台灣五十年系列報導,珍貴的畫面、今天要繼續帶您來看經濟篇!您還記得嗎?1970年代的台北中華商場,閃爍的霓虹招牌,琳瑯滿目的櫥窗,是許多四五年級生的共同回憶,更是人們北上打拚,對繁華台北的第一印象。為了因應國際石油危機,當時政府推動十大建設,高速公路通車、桃園中正國際機場落成,不只讓台灣在跌宕起伏的國際局勢中,站穩腳步,也帶領產業穩定成長。而經濟快速崛起,又帶來什麼樣的社會亂象呢?股市破萬點,全民瘋大家樂,台灣經濟發展的不同面向,帶您一起回顧。

紀露霞〈黃昏嶺〉說:「阮是十八薄命農村女,離開家鄉出外來求利」1950年代末期,台灣逐漸從農業,走向工業社會,人口大量湧向都市,紡織、電器等勞力密集輕工業,開創經濟榮景,巨大霓虹招牌,閃爍奪目,1970年代,台灣經濟起飛,五光十色的中華商場,成為代表繁榮進步的醒目標誌。

新聞片段(1980.11.20)說:「商場成立之初,轟動風光,每天都吸引大批人潮,前往購物流覽」,黃意婷(2019.10.19)時任中華路影音街理事長說:「要買隨身聽的啊,絕對都要來我們這裡,全台灣省,我們這裡占了60%的銷量」。

當時台灣,積極推動勞力密集的成衣及家電代工等輕工業,出口快速擴張,1970年台灣出口額共14億8100萬美元,到了1973年,激增為44億8300萬美元,新聞片段(1978.2.8)電子工廠說:「是(全台)加工出口區裡,投資事業所占比例最大的一類,三區共計88家,員工4萬多人」。

邱俊榮中央大學經濟系教授說:「1970年代,台灣的整個經濟工業化,大概已經都過了20年的時間,這20年裡面,大概非常重要的導向,就是出口導向,包含家庭代工啦,各式各樣的輕工業,以出口為主的輕工業,事實上已經蓬勃發展」好景不常,1973年10月,中東戰爭爆發,為了抵制支持以色列的歐美國家,阿拉伯石油輸出國家組織,實施石油禁運及減產政策,讓高度依賴能源進口的台灣,遭受前所未有的衝擊。

邱俊榮中央經濟系教授說:「在這段時期,政府大概主要的政策,就是慢慢地,往所謂的重化工業走,發展我們未來產業需要的資本設備,去取代我們過去必須要進口的基本原料,所以我們也常常把1970年代,稱之為第二次進口替代的時期」,國際石油價格激烈波動,每桶原油價格從翻漲四倍,來到超過,西方國家經濟緊縮,以出口為主要導向的台灣,深受牽連。

王健全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說:「那時候所謂的停滯膨脹,就經濟沒有成長,可是因為油價帶動很多的物價上漲,台灣出口面臨到很大障礙,那時候政府體認到,我們是建立在脆弱的經濟體上」。為了擺脫石油危機衝擊,1974年,時任行政院長蔣經國,斥資新台幣三千多億,推動十大建設,以鋼鐵工業及石油化工為重點,擴大公共建設,創造十四萬個就業機會,台灣也逐步走出全球不景氣的沉重陰霾。

薛化元政大台史所教授說:「所謂的十大建設,是1960年代末期以來,幾個政府的建設,最後蔣經國為了,去統稱為十大建設,蔣經國宣布十大建設那一天的報紙,實際上那一天只有九大建設,後來再加上核電廠,變十大建設」,1977年10月31日,總長374.3公里的中山高速公路,在鞭炮聲中全線通車,十大建設中,交通建設就占了六項,包含中正國際機場、蘇澳港及北迴鐵路等,面向遍及海陸空,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為國內未來產業轉型,奠下良好根基。

王健全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說:「十大建設有個好處,就是他的基礎建設,帶動後來升級轉型關鍵,你看你如果交通不方便,你科技產業發展不起來」。

各項建設,帶動台灣經濟快速成長,1952年,平均每人國民所得毛額僅208美元,到了1976年,已經突破1000美元,台灣食品加工出口,也躍上國際舞台,成為外銷一大主力。

新聞片段(1976.11.01)說:「蘆筍罐頭4月到11月,銷售情形最為良好,外銷地區遍及美國跟歐洲」1971年,台灣鳳梨罐頭,外銷突破四百萬箱,蘆筍罐頭銷量,也位居世界第一,外銷產值,最風光時,可達一億二千萬美元,與洋菇罐頭,並稱台灣三罐王,寫下台灣經濟傳奇,薛化元政大台史所教授說:「台灣的農產品的外銷,實際上在1950年代1960年代,就非常重要,簡單來講在美援的時期,美援是1965年停止,台灣的米糖為主的,農產加工的外銷,一年的出口值,等於美援的金額」。

新聞片段(1976.11.01)說:「根據國貿局的統計,全省鞋類工廠,大約有300多家,從業人員有7萬多人」當時台灣更是世界知名的鞋子王國,每年外銷超過一億雙鞋,1979年鞋類外銷金額,高達9億4500萬美元,Made In Taiwan標誌,享譽國際。

李育家中小企業總會會長說:「以前說一只皮箱走天下,像我們的前理事長,他就是到中南美去,皮箱不是一只耶,三四只這麼大箱耶,我說你不曾出國,這些東西你到底要怎麼帶,我都替你擔心,你要一個地方一個地方這樣跑,就是這樣闖出來啊」1979年,第二次石油危機爆發,國內過去倚重的輕工業漸顯疲態,政府推動產業升級轉型,頒布科學技術發展方案,選定IC產業為未來發展方向,1980年12月15日,占地686公頃的新竹科學園區,正式開幕啟用。

新聞片段(1980.12.15)說:「剪綵儀式下午兩點鐘舉行,由國科會委員徐賢修,及科學園區管理局長何宜慈,聯合主持」張致遠華邦電子共同發起人說:「工研院正好在開發,這樣一個新的技術,新的運用,工研院本身也開始負責,一些新的技術引進和人才培養,加上科學園區的成立以後,這是一個在那個時代,非常好的一個相輔相成,也就是在對的時間,我們政府的領導人,做了一些對的事情」。

王健全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說:「台灣為什麼會成功,因為台灣其實是,因為政府有工研院,政府就是吸收早期的風險,因為很多半導期,早期要大量投資,民間根本沒能力,所以在工研院先做」。工研院的小小實驗室,接連催生出聯電、台積電等多家科技大廠,政府透過獎勵研究創新,鼓勵投資,將過去勞力密集產業,朝向低汙染、低耗能,附加價值高的腦力密集高科技產業發展。

張致遠華邦電子共同發起人說:「非常有趣的是,這批從國外回來的創業,後來在台灣的半導體界,甚至在其他的科技產業界,能夠發光發熱的這些年輕人,都沒有太多的國外經驗,完全只有一顆心,要為台灣來服務,我想這是台灣的福氣」。

1980年代,全球掀起經濟自由化浪潮,在美方壓力下,1987年台灣解除外匯管制,大批熱錢湧入金融市場,股市一路狂飆,1989年6月19日,台股首度站上萬點大關。

新聞片段(1989.06.19)說:「股市今早一開盤,各證券號子,就聚集大批引頸期盼的投資人,加權股價指數,順利越過萬點關卡,投資人一個個都笑開了嘴,各證券商珍藏已久的香檳鞭炮,也紛紛出籠」。

王健全中華經濟研究院副院長說:「那時候到美國去,聽到台灣人都說富有國家,連很多外國人都知道說,台灣就代表錢」邱俊榮中央經濟系教授說:「所有的投機風氣非常地盛行,房價開始飆升,像什麼大家樂啦,所有這種因為金錢過多,而導致投機的活動,非常非常地多」

當時是台灣錢淹腳目的年代,大量資金,紛紛轉向股市、房市等投資市場,全民瘋大家樂,地下經濟盛行。薛化元政大台史所教授說:「大家樂六合彩,開獎是一個那個,六合彩開獎,跟大家樂開獎的時候,工廠幾乎半停工啊,搞到連愛國獎券都不能賣,你知道為什麼,因為很多的錢得來的太容易」。

新聞片段(1989.8.23)國內股市說:「今天受到財政部宣布,證所稅將採分離扣繳的措施影響,以跌停價為開出」,1988年9月24日,時任財政部長郭婉容宣布,從隔年元旦起,課徵證券交易所得稅,消息一出,重創投資人信心,股市無量下跌19天,大盤指數從8789點,暴跌至5615點,郭婉容(1988.10.19)時任財政部長說:「我們不要再去給投資人,給他心裡面有觀望的態度,他以為你還有什麼好處要給我,那麼他可能一直觀望下去,所以我就希望,我們經濟問題,就讓它經濟問題來解決」。

泡沫化的股市,炙熱的投機氣燄,如海市蜃樓般崩毀,隨著貿易順差降低、台幣升值趨緩,人們告別一夜致富的幻想,幾近瘋狂的炒股風氣,終於暫時踩下剎車。

原始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