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族群共同抗疫

新冠肺炎疫情進入到3月以後,大陸的防控形勢從「內防擴散」轉向「外防輸入」,防範境外輸入成為大陸防疫的重中之重。隨著疫情在歐美加速蔓延,從海外回國的華人華僑與留學生人數也呈現出爆發趨勢,使得北京、上海、廣州等重要國際空港面臨極大的防疫壓力。

這其中,海外留學生的處境尤其值得關注。許多留學生面臨雙重困境,繼續留在歐洲,就意味著繼續暴露在疫情的風險下,歐洲許多國家很難有效隔離感染人群,他們更主張輕症患者在家隔離,這無疑增加了留學生們的感染風險,而由「武漢病毒」、「中國病毒」帶來的汙名化影響還在海外持續發酵,使得留學生群體還面臨巨大的輿論壓力,甚至是人身安全威脅。

而另一方面,由於個別留學生與華人返回大陸後的惡劣行為,如隱瞞病史、旅行史,不按規定隔離14天等,留學生群體在大陸國內也面臨著汙名化的風險,再加之昂貴的國際機票以及長途飛行、轉機途中可能面臨的感染風險,海外留學生群體的處境不容樂觀。

疫情的發展讓所有人都意識到,大家正處於一個共同體中,無人可以倖免。留學生群體的特殊性在於,他們並非長住國外,通常都是2到3年時間,且都是租房居住,面臨學業和經濟的雙重壓力,疫情使得這兩方面的壓力都空前加劇,民眾對於留學生回國的恐慌情緒應予以理解,而非加劇汙名化與歧視。事實上,大陸政府也正在完善境外歸國人員的檢疫措施,許多留學生在網路上也發布了自己歸國全程記錄,這也極大減輕內外的恐慌情緒。

從海外留學生所面臨的困境可以看出,進入「下半場」的大陸,社會中的一些聲音正慢慢跑偏,如一些自媒體幸災樂禍地嘲笑「某國疫情失控」或「國外人數反超了」等,這與對留學生群體汙名化的邏輯是類似的。在一些人眼裡,似乎目前的疫情只有「中國」與「外國」兩個國家,從外國回來的人群都是破壞「抗疫大好形勢」,主張大陸應該停飛、停運。這完全是輿論場人為製造的隔離與歧視,是遠甚於新冠病毒的病毒。

在特殊時期,海外的留學生無論選擇留在國外還是回國應該加強自我管理,遵守與配合防疫的規定,政府與駐外大使館也應該予以留學生群體更多關注,提出更有針對性的措施與領事援助。在這些實際的舉措以外,要解決留學生的困境,還要反思社會輿論,如果民眾以兩個月前自己的恐慌來理解海外留學生們,以曾經武漢的困境來理解如今的歐洲,那我們得出的結論決不應是歧視與汙名。疫情的全球擴散意味著我們要跨越族群、國別等概念的限制,不再各自為戰,而真正廣泛地聯合一起。

當代著名作家赫拉利談新冠疫情時說,「如果這場疫情帶來的是人類之間更嚴重的不團結和不信任,那將是病毒的最大勝利。」無數歷史已經說明,因為社會撕裂與對立而帶來的災難遠甚於天災,病毒不會挑選國籍和護照,不會挑選膚色與種族,而如今身處病毒之下的人類卻正面臨自我隔離、分化對立的風險,這是比病毒傳播更為嚴重的挑戰。(作者為北京清華大學碩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