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歷其境 藝術好好玩

身歷其境 藝術好好玩

【記者許純鳳台北報導】傳統的藝術品在藝術家完成後,供觀眾欣賞,當代觀眾的角色不僅止於旁觀,而是跨越觀看位置,和藝術家共同「玩」藝術品。奧地利藝術家漢格(Oliver Hangl)的作品「游擊漫步」,便邀請數十名觀眾戴著無線耳機和他一起穿梭大街小巷。英國藝術創作團隊「爆炸理論」(Blast Theory)的作品「觀看的機器」,則從觀眾接到神秘電話後開始創作,觀眾不再只是安靜觀賞,而是成為藝術的創作者。 實境互動 電影主角就是你 「游擊漫步」、「觀看的機器」是今年台北數位藝術節的展品之一,不過作品並非在特定地點展出,而是「真實地」在台北街頭呈現。日前漢格便帶領數十名台灣觀眾在台北市萬華區上演「游擊漫步」,一群人跟著漢格戴著耳機,浩浩蕩蕩在街頭隨性遊走,從算命攤晃到卡拉OK店,參與者的耳機內可聽到電子音樂、漢格和路人的對話,以及漢格的自言自語,是一件很特別的作品。 ▲KT數位科藝獎藝術家卓立航等四人創作的《匯‧跳》,把各國銅板放在不同的瓶子裡,當匯率變動時,就使銅板跳動,讓觀眾思考究竟跟著匯率在跳動的,是自己的心,還是銅板。(圖文/楊萬雲)這是漢格第一次來到亞洲,先前「游擊漫步」主要在歐洲表演,而亞洲首場「游擊漫步」獻給台灣。漢格認為,歐洲和台北的「游擊漫步」十分不一樣,他很驚訝台北街道人潮眾多,覺得新鮮有趣。 至於「爆炸理論」的作品「觀看的機器」,先要求參與者提供手機號碼,預約欣賞一場50分鐘的電影,到了預約時間,參與者接到神祕電話,給予任務指示,到指定地點和素未謀面的參與者結夥搶銀行,此時,參與者也成為電影中的男女主角。 ▲第6屆台北數位藝術節,日裔藝術家「桑久保亮太」的作品「十度感傷」,用皮影戲的原理,將小火車搭配LED燈,當火車慢速前進,沿軌道放置平凡的曬衣夾、燈泡、鉛筆等日常用品,小物品造成的陰影投影在白牆上,形成十分有趣的光影效果。(圖文/楊萬雲) 除了實境互動的作品之外,今年台北數位藝術節也展出日裔藝術家桑久保亮太的裝置作品「十度感傷」,運用皮影戲原理,讓裝有LED燈的玩具小火車,緩緩在軌道上行走,軌道旁擺放菜瓜布、曬衣夾、電燈泡、鉛筆等日常用品,經由燈光投射在牆面,變成樹木、電塔、高樓大廈等景物,成為一趟玩具小火車的光影之旅。 台北市文化局、財團法人數位藝術基金會10日在剝皮寮歷史街區舉行今年台北數位藝術節開幕記者會。今年的策展理念是《越域》,象徵「翻攪、改變、重新組合、創造新物」的過程,比喻數位藝術與跨藝術創作的蓬勃發展,展現跨領域合作。基金會預告11日的開幕晚會,將呈現由前衛藝術工作室「在地實驗」、財團法人數位藝術基金會合作的「梨園新意 機械操偶表演」,以真人與數位科技操偶的互動,展現融合創新和古意。 今年台北數位藝術節的展期從11日到20日,詳細活動內容,可參考網站(www.dac.tw/daf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