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的隔離心的連結 話梅鹿Outdoor Live回到「初森」

疫情爆發後,聽眾基本上被現場音樂「強 制 隔 離」了。雖然不同音樂單位或機構都因時地制宜,策劃各種形式的Live Stream演出,但對於每支樂團的獨有風格,以及演出的現場感,始終有著限制。萬難之下,香港樂團「話梅鹿」(Prune Deer) 決心以一場Live Session實驗,打破樂團自身與聽眾彼此間的「強制隔離」。

現場之必要,各方手足協力成全

聽眾需要音樂的現場感,疫情卻令這種感覺越見陌生。要透過拍攝,忠實呈現和還原現場感,需要攝影、燈光、音響等不同界別的重重工夫。為此,話梅鹿一手策劃,找來橫跨各範疇的好友聯手,越級製作這次的Live Session音樂錄像。

具體而言,像話梅鹿專長的Post Rock和Instrumental Rock等音樂類型,Studio版本與On Show版本可以給予聽眾截然不同的感覺。因此不少來自日本、台灣的同類樂團都會特意拍攝Live Video,以盡量傳遞現場感之中無可比擬的力量。除了常見的Studio Live Session、音樂祭拍攝的Live Video,亦包括話梅鹿這次構思的Outdoor Live Video。

最貼近自然,在南生圍夾band

疫情初期,常傳來有關大自然的好消息,例如「威尼斯河流清澈見底」、「印度境內看到喜馬拉雅山」等。原來,空氣污染下降是可以如此實現。全世界因疫情而靜止下來的時候,大自然的哀號迴聲,是否能傳到一直追求城市發展的人類耳中?

音樂其實可以承載著自然的聲音。在構思新作期間,話梅鹿成員聽了不少久石讓的作品。這位日本大師為吉卜力工作室的多套電影配樂,固然家喻戶曉,而作品背後對環境與發展的關注,更是每篇樂章的靈魂。基於以上原因,成員一致決定以親近大自然的形式,在戶外進行拍攝和錄音。

值得一提的是,話梅鹿於2018年推出專輯《化學》,其封面拍攝場地正是南生圍 (位於香港元朗,是一片充滿自然生態的綠洲)。對話梅鹿而言,這次是帶著新的想法,舊地重遊。

疫情下寫歌,三首純後搖新作

《化學》專輯的刺激感十足,爾後的《郵資不足》做了不少新挑戰,時至這次疫情,話梅鹿嘗試寫出最單純直接的Post Rock及Instrumental Rock。樂團成員認為,這種風格正適合以Outdoor Live的畫面和聲音,營造現場感,並呈現給聽眾欣賞。

〈初〉

孤獨又如何,喜歡不被大眾了解的小眾音樂,往往是內向的人。

違和、凌亂、規則,按照自己的感覺,以最直接的方式構造屬於你和我的四分鐘世界。

〈75%〉

一方面感覺洶湧,一方面又感覺溫柔。

75%象徵著疫情下的生活,很多事情都無法100%完成。

去旅行會留下回憶,但沒去成的旅行也是一種回憶,剩下的是留白。

〈乜乜〉

在森林找最好的石頭,坐上石頭又想奔往月球。

當最好的變得太近,反而看不清這緣分。

〈初〉及〈75%〉將先分別推出,而樂團亦計劃在這段時間,推出與台灣音樂單位合作的作品,然後再推出〈乜乜〉。

後製新嘗試,日本混音師操刀

除了歌曲風格和Outdoor Live MV拍攝,話梅鹿亦決定在後製方面投放資源,特意找來日本混音師岩谷啓士郎操刀,為〈初〉及〈75%〉兩首歌曲的studio版本混音。

岩谷啓士郎在熊本出身,曾為日本多支樂團進行混音,包括Downy、nabowa、Homecomings等。曲風涵蓋emo、post rock、jazz、funk、pop等。樂團以往由成員自然負責混音,這次與岩谷先生的合作,也令成員充滿期待,希望能為聽眾帶來耳目一新的感覺。

話梅鹿《co1 初》Live Session MV: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8lxuRxba8Q

(文圖提供/StreetVoice街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