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食蟲蛇 黃頭鷺成農友良伴

農機下田收割,黃頭鷺大舉飛臨,如影隨形地大快朵頤。(宜蘭左岸藝廊藝術總監、資深媒體人周俊雄提供)
農機下田收割,黃頭鷺大舉飛臨,如影隨形地大快朵頤。(宜蘭左岸藝廊藝術總監、資深媒體人周俊雄提供)

記者林坤瑋∕宜蘭報導

台灣一年四季都可看見的黃頭鷺,又名牛背鷺,可以說是農民最友善的夥伴,每當收割和耕耘之際,黃頭鷺總是相互通報,成群結隊地在農田追食被驚擾的昆蟲和兩棲類。牠們大快朵頤的畫面,是攝影師獵取的最佳鏡頭。

宜蘭左岸藝廊藝術總監周俊雄博士說,夏季可見少數黃頭鷺在宜蘭地區築巢繁殖,包括羅東運動公園和羅東林業園區水域孤島,可以看見牠們常與小白鷺和夜鷺在灌木叢中混合築巢。在新北坪林大橋東岸也可以觀察到黃頭鷺坐巢育雛,由於三種鷺科水鳥緊鄰育雛,經常發生搶奪地盤,相互爭吵勢所難免。

農機下田收割,黃頭鷺大舉飛臨,如影隨形地大快朵頤。(宜蘭左岸藝廊藝術總監、資深媒體人周俊雄提供)
農機下田收割,黃頭鷺大舉飛臨,如影隨形地大快朵頤。(宜蘭左岸藝廊藝術總監、資深媒體人周俊雄提供)

周俊雄表示,黃頭鷺身長大約五十公分,得名於牠們的夏天繁殖羽,頭、頸、上腹部和上背為橙黃色。早年農村飼養水牛和黃牛耕田或拉車,牛的身上容易長出寄生蟲,黃頭鷺最喜歡停在牛背上吃寄生的蟲子,所以又被稱為牛背鷺,牠的英文名字也叫做Cattle Egret。

農夫耕田時,各種昆蟲、蛙類、蛇類等兩棲類,甚至小老鼠,往往驚動竄出,成為黃頭鷺最愛的獵物。隨著農耕機具轉型,如今農村已經不再養牛,黃頭鷺只要聽見耕耘機和收割機下田的引擎聲,就會呼朋引伴循聲飛到農田。金黃色稻穗與橙黃色的黃頭鷺,在鄉野田間互相輝映,更是一道最美的風景線。

他說,夏季之後,黃頭鷺的橙黃色繁殖羽逐漸減少而變成全身白色羽毛,黃頭鷺非繁殖羽,體型較小而矮壯,嘴黃且粗短,頸部較短而顯頭圓。黃頭鷺雌雄同型,一年四季都可以看到,在台灣屬於普遍夏候鳥與冬候鳥,也有少部分有繁殖育雛行為,屬於不普遍留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