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樣的外交成績單能換取選票?

10月、11月台灣緊鑼密鼓地進行了一連串的外交活動。相較之下,11月26日即將登場的地方選舉勢頭卻是望塵莫及。

看似很熱鬧,史瓦帝尼、諾魯、帛琉、聖克里斯多福等友邦國家元首來台造訪蔡總統,而賴清德副總統也去了一趟帛琉。很明顯,與其在造勢場合幫忙拉票,民進黨高層似乎更重視拚外交。

英國國貿部副部長韓斯來台促進雙邊貿易談判;立陶宛在台北開設了貿易辦事處;美國也與台灣舉行了「21世紀貿易倡議」的首度面談。另外也有加拿大、德國、印度、日本、烏克蘭,以及美國等國會議員團造訪台灣。此外,台灣也主辦了好幾個國際會議,像是包括玉山論壇、世界民主運動全球大會、中共權力變遷及治理趨勢國際研討會、奧斯陸自由論壇、台美日國會議員戰略論壇等。

這一連串看似來勢洶洶的外交活動,讓民進黨得以宣傳自己交出了優異的外交成績單,進而拉抬他們在地方選舉的士氣。但在筆者看來,很可惜這一連串外交活動是重量不重質。

就來台的層級而言,英國副部長級官員訪台早有先例。蘇納克首相最近表態:英國「不排除對台灣輸送武器的可能性」,但這與「確實向台灣出售武器」是兩碼事。另一方面,最近英國拒絕發出給台灣國安局在元首維安狙擊槍採購案的兩支步槍出口許可證,英國不給台灣這兩支步槍,台灣只好轉向美國購買。

而過去這兩個月,台灣國際場合,如國際刑警組織大會、白宮主辦的第二屆反勒索軟體倡議、聯合國第27屆氣候峰會(COP27)、金邊東亞峰會和在峇里島舉行的G20會議,台灣都被拒為門外。11月17日美國前總統歐巴馬舉辦了民主論壇,台灣亦未受邀。台灣政府只好在這些國際場合之間想辦法發聲,像是在會議進行的會場旁邊另開一個「場邊會議」來爭一口氣。

「立陶宛駐台北辦事處」在相對應的「駐立陶宛台灣代表處」設立後一年才得以開設,但立陶宛官方媒體以負面口吻指出台灣遲遲未兌現對立陶宛所承諾的2億美元投資計畫,於是台灣政府又立刻宣布了對於立陶宛科技公司投下了首筆的小型投資案。

「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與其說是台美互惠的討論,更不如說是美國對台灣所提出的單向倡議,對比2020年的「經濟繁榮夥伴對話」,「台美21世紀貿易倡議進行」可說是換了個新名字重新上陣,內容了無新意,更別說達成什麼突破性的發展。

放眼歐洲,歐盟近期開始緩頰對中關係。德國總理蕭茲訪問了中國;歐盟外交與安全政策高級代表波瑞爾則是在一場公開談話中暗指「某人的一趟個人旅行導致台海局勢更加緊張」,後來台灣外交部十分罕見地反駁並譴責了他的說法。

這次的美國期中選舉,多數親台灣的國會議員都繼續連任。然而在這之中,長期對台友好的俄亥俄州共和黨議員夏波以及對台灣問題直言不諱的維吉尼亞州民主黨議員路里亞卻都落馬未當選。而在習近平與拜登會晤之後,拜登總統強調美國反對任何一方改變現狀,這也是同時要提醒台灣政府,拜登並未收回對台灣所下達的「臨時限制令」。

筆者多次強調,台灣在外交政策上所設定的目標必須要更實際,如果一方面希望在國際間被視為一個正常國家來對待,一方面又希望在國際場合能受到一些特別待遇,會變得四不像。筆者在此呼籲台灣的選民眼睛要保持雪亮,這次要選的是地方代表與首長,而不是投給中央。外交票值得繼續觀察,留到2024年的總統大選再決定吧!(作者為美國共和黨前亞太區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