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1成中學生壓力達嚴重等級

兒福聯盟透過DASS21情緒自評量表,針對全台十二~十七歲的國高中生進行抽樣調查,發現有超過一成的學生壓力達嚴重等級以上,其中高中生(十六%)的壓力指數更將近是國中生(八‧二%)的兩倍之多。兒盟期待社會重視青少年憂鬱問題,一起齊力撐起情緒保護傘,讓孩子們心情即使烏雲壟罩時候也能正向面對。

綜觀現代孩子的壓力來源,前三名分別為學校課業(七十六‧九%)、未來前途(六十七‧三%)及交友人際(四十三%),除此之外,容貌外表(三十五‧二%)、家庭經濟(二十‧二%)、親子關係(二十‧三%)也是青少年常見的困擾議題。值得關注的是,此次調查中有近兩成(十九‧六%)學生表示十分擔憂身體健康與疾病侵害,足見Covid-19疫情持續延燒三年,對兒少身心帶來相當大的衝擊和影響。

除了升學壓力,青少年在成長階段中會持續面對家庭、同儕及自我等不同方面的挑戰,若能經由良好的人際關係與團隊精神發展出足夠的「社會能力」(social competence),可以有效提升孩子的情緒調節功能,當他們遭遇不同形式的困難課題時,就能更有餘裕的處理壓力。交叉分析數據也顯示,社會能力越高的學生,感受到壓力和憂鬱的程度也會相對較低,其中憂鬱嚴重以上的比例甚至可差到近一倍(二十一‧二%vs十一‧八%)。白麗芳執行長表示:所以協助青少年培養包括溝通、合作、聲明、負責、參與、同理及自我控制...等等的社會能力是相當重要的,將能幫助孩子建構更優質的健康心理素質。

此外,來自於父母、老師、朋友的「社會支持」,同樣也是重要的健康心理指標。兒盟透過簡化的CASSS問卷請國高中生自評,發現學生們認為自己較為缺乏的支持項目包括,近三成(二十九‧八%)學生認為父母鮮少對外表現出以自己為榮,也有孩子覺得平時很少得到父母稱讚(二十四‧四%),或是當自己需要有人引導、幫忙做出決定時,父母總是缺乏耐心陪伴(二十三‧四%)。而在同儕互動方面,則主要認為同學較少找自己一起參加活動(十八‧八%),或是當自己犯錯時沒有得到友善提醒(十八%)。而若比較父母、老師和同學相同的兩個題目:有二十四‧四%青少年認為父母從未或很少在自己有好表現時給予稱讚,但老師和同儕的比例卻只有十一‧五%和十七‧二%;此外,二十二‧九%的青少年認為父母從未或很少在犯錯時好好跟他說,老師和同儕則分別為十一‧四%及十八%,從這兩題看來,相較於老師與朋友,青少年認為自己較少得到父母的支持。

和社會能力相同,無論青少年在生活中獲得的社會支持來源是誰,只要有人願意傾聽、理解,讓他們感受到被愛、被關心,孩子們的憂鬱和壓力指數都會明顯降低許多。但另外我們擔心的是兒盟從分析結果中也發現,台灣目前有近四成(三十七‧九%)青少年既沒有具備足夠的社會能力,也得不到良好的社會支持,導致這些孩子的嚴重憂鬱程度比例高達二十三‧七%。該如何活用社會與家庭資源幫助青少年重拾健康心靈,是大人們都該用心思考的議題。

家庭和學校是青少年最主要的生活場域,也是最依賴的避風港,兒盟呼籲應多加重視青少年情緒議題,在孩子的心情陰天下雨時,可以張開保護傘,正向的陪孩子走一段:提升兒少社會支持,多和孩子聊天,提供正向鼓勵及協助、增加兒少心理健康的正確知識、擴增線上輔導資源、增加校園輔導資源的可近性、將心理健康納入定期常規檢查,以及增加兒少社會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