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後 美對台政策變數

2020年美國總統大選,由於新冠疫情關係而導致「提前投票」、「郵遞投票」比例暴增至近1億選民的人數,加上部分地區對於郵遞選票的計票安排又各自有異,因此看來這次的計票最終結果,可能會一路拖延到下周或更延續。

若就拜登可能勝選的因素來作分析,至少有下列三點可以論斷:一、川普因為無視疫情對美國造成困擾,是導致年齡較長選民對他幾乎是「不信任」投票。在選前,就像《華爾街日報》11月2日報導指出,美國老人有高達5成8要投給拜登,而挺川普的則低到只有3成5,雙方差距多達23個百分點。二、對女性的歧視,或高舉白人至上的種族政策,應是川普失掉很多女性與有色人種支持的原因,而相反的,拜登因沒有特別在種族上的強調,卻意外獲利。特別是提名黑人參議員賀錦麗應該是贏得非白人選民的重要因素。再來,若細看雙方支持的女性族群可發現,拜登在女性部分以兩位數領先川普,有5成7的女性選民支持拜登,挺川普的只有3成7。三、據統計,美國已有超過一億人已經提前投票,其中民主黨選民佔45.5%、共和黨選民佔30.4%。平心而論,「提前投票」的選民在寄出選票之前,其實心裡早已有他支持的對象,其中拜登實際上已贏得民主黨多數的支持。

但是轉過來說,如果是川普在最後贏得了大選,最大原因可能就是CNN在投票當天的出口民調有發現,受訪者中每3人就有1人認為「經濟」議題才是投票第一考量。川普在過去4年任內,支持所謂的小政府主義,也以1980年代的「雷根經濟學」為遵循。就是主張自由放任的資本主義體系、刪減社會福利支出、解除企業管制、減稅刺激商業投資。某種程度上,是得到白人為主體的社會所肯定。

無論如何,美國總統大選的結果,不光是牽動世局,更將深刻影響中美和兩岸關係。在川普執政後期,中美關係高度緊張,雙方互關使領館,美國駐北京大使更是懸缺至今,而台美關係不斷升級,更導致兩岸持續緊張。這次選舉結果不管很快浮現或是懸而未決,但不同的情況都會對中美和兩岸關係帶來衝擊。

但川普即使落馬,也不代表拜登一旦上任,對華政策會馬上易幟。畢竟「反中」的情緒已普遍瀰漫在美國民眾心理上,國會之所以會大幅通過友台排華的法案,是有其根源的存在。何況拜登的中國政策智囊團主要成員大多來自歐巴馬團隊,在要求南海航行自由與印太合作等議題上,也與川普的主張相去不遠。但川普一旦連任,可能注意到他將不再有連任的壓力,維持美國優先的格局,是否一定要與中國拚得你死我活才能?

台灣因為夾在美中之間,這場大選對兩岸之間的影響相當大,那不僅是因為過去蔡英文政府與川普政府的互動相當密切,讓外界認為是「單邊押寶」,如果川普落選,恐怕會對未來台美關係造成更大的影響。但即使川普連任,恐怕在兩岸之間,也會尋得更有利於美國的機會,是否仍以「台灣牌」作籌碼抗中,在美中之間貿易付出巨大成本,將是很大的問號。(作者為澳門理工學院名譽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