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婞淳奧運奪金,達成金牌大滿貫!一起見證她璀璨亮麗的舉重生涯

令人感動!郭婞淳東京奧運舉重女子59公斤級奪金!這也是本屆奧運第一面金牌。

從東京奧運啟程前至今,郭婞淳一直都是備受矚目、最主要的奪金大熱門之一,如今,她果真不負重望,在舉重女子59公斤級項目奪下金牌,不僅締造自己人生最佳成績,也讓征戰四方的她,有了最圓滿與光榮的一刻。

2020東京奧運 X《遠見》專題報導

郭婞淳在這次的賽事中,她因為第一種子的身分而被安排在壓軸出場,無論抓舉或挺舉的表現一路走來幾乎十拿九穩,甚至把對手遙遙甩在後頭,最終以破奧運紀錄的抓舉103公斤、挺舉133公斤,總和236公斤的成績,奪下東京奧運金牌,也是台灣參加這次賽事的第一面金牌。

台灣如今在奧運會的舉重項目上,共奪下4面金牌,分別是2012倫敦奧運、2016里約奧運的許淑淨兩面金牌,2008年北京奧運陳葦綾的金牌,加上郭婞淳本屆的金牌──舉重成了台灣歷屆奧運奪得金牌最多的項目。

一路拚戰 堅持令人感動

雅加達亞運奪金的郭婞淳。中華奧會提供
雅加達亞運奪金的郭婞淳。中華奧會提供

雅加達亞運奪金的郭婞淳。中華奧會提供

郭婞淳賽前的最佳紀錄,是今年4月在塔什干所舉行的亞錦賽,當時她以抓舉110公斤、挺舉137公斤,總和247公斤的成績打破舉重女子59公斤級世界紀錄,令人讚歎。

在過去,她曾在世錦賽、亞錦賽、世大運、亞運等各大國際賽皆拿過金牌,就差奧運就達成「金牌大滿貫」,如今,她能寫下奧運金牌紀錄,全台灣人都與有榮焉。

第三次參加奧運的她,2012年倫敦奧運第12名、2016年里約奧運銅牌、2020年東京奧運金牌──這風光成績的背後,是努力不懈成果。

「相信所有的挫折,都是最好的安排。」

雖然曾經在2016里約奧運時失利僅奪銅,讓郭婞淳曾經一度對舉重失去信心,但在教練的鼓勵下,2017年她終於在世大運上一掃陰霾,以挺舉142公斤創下世界紀錄,接著一步步重拾自信、調整心態,更挺過受傷的低潮與陰霾,戰勝自己的心魔。而她一路成長的過程,也不是那麼順遂。

「婞淳」之名 來自出生時的「倖存」

郭婞淳一路拚戰的過程,令許多人感動。中華奧會提供
郭婞淳一路拚戰的過程,令許多人感動。中華奧會提供

郭婞淳一路拚戰的過程,令許多人感動。中華奧會提供

郭婞淳出生於宜蘭,家鄉位於台東縣馬蘭部落,是阿美族人。幼時成長於單親家庭,母親在外地工作,由外婆獨力扶養長大。

她出生時體重過輕、臍帶繞頸、胎位不正等等,被家人形容為「倖存」下來的台灣阿美族女孩,才有名為「婞淳」的舉重女神。

由於媽媽長期在外地工作賺錢,她從小是由外婆帶大,家裡經濟環境非常刻苦,因積欠房貸,連夜搬到工寮或借住親戚家皆為常態,更經常沒錢可以買早餐吃。天生愛運動的她,童年時藉由運動找到自己的心靈的寄託,透過體育獎學金及獎金負擔自己的學費,也可以幫助家中狀況。

但其實,郭婞淳國中最喜歡的運動是籃球跟田徑,曾代表學校參加全中運接力賽,但卻在比賽中意外掉棒無緣獎牌。自責的她,卻在隔天舉重項目奪得金牌,無心插柳的結果,反而讓她發現自己更適合舉重。

充滿愛心 自費獎金捐贈救護車

郭婞淳不僅人美、實力雄厚,也非常有愛心。中華奧會提供
郭婞淳不僅人美、實力雄厚,也非常有愛心。中華奧會提供

郭婞淳不僅人美、實力雄厚,也非常有愛心。中華奧會提供

高中開始就加入國家培訓隊的她,從那時開始就漸漸在國際賽上嶄露頭角,2014年亞運前,她練習時不慎被槓鈴壓傷,造成右大腿肌肉70%斷裂,原本能輕易舉起的重量成了不可承受之重,一度懷疑自己是不是能回到受傷前的水準。

最終在教練、醫生、團隊的鼓勵下,她選擇用正面的心態去面對,為自己為家人做最大努力,締造屬於自己的奇蹟。

還有令人感動的是,因為這次受傷的經驗,郭婞淳感念到家鄉醫療資源不均的問題,用自己比賽獎金150萬元捐贈救護車,造福了許多人。

如今,讓我們恭喜郭婞淳在舉重上再次締造紀錄,也期待她能在舉重舞台上持續發光發熱,鼓舞更多年輕學子。

關於舉重

早在6000年前,舉重便是一種健身的方式,埃及(Egypt)發現了壁畫上記載了法老王的小孩以沙袋和其它重物來健身,舉起的重量作為衡量強弱的依據,以此選拔最強的人。

男子舉重在1896年舉行的第一屆奧運時,便已列為正式項目。但女子舉重一直是到2000年雪梨奧運時才成為正式項目。舉重依選手的體重分為不同的量級,這規定是讓不同體重的人能在力量上有更公平的競賽方式。

在舉重比賽上,有兩種姿勢,分別是抓舉以及挺舉,抓舉指一次性把槓鈴舉過頭頂的運動,挺舉允許運動員先將槓鈴平舉至齊胸,然後再舉過頭頂,但是兩次舉槓鈴的動作都必須一次完成,中間不能有任何停頓。

正式比賽先進行抓舉,再進行挺舉,各有三次試舉機會,舉起的重量以公斤記錄,三次最佳者分別為抓舉和挺舉成績,兩者相加為總和成績。

本文轉載自遠見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