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成功祭典改「來台」惹議 文化局:呼應多元族群共生共融

鄭成功祭典名稱改「來台」,文化局指呼應台南多元族群共生共融背景。(記者林雪娟攝)
鄭成功祭典名稱改「來台」,文化局指呼應台南多元族群共生共融背景。(記者林雪娟攝)

記者林雪娟∕台南報導

鄭成功中樞祭典日前順利結束,名稱則為「來台」三六二週年紀念,遭學界批評政府使用「興台」、「復台」、「開台」等不同名詞,如今以「來台」有切割歷史之嫌。文化局則表示,以「來台」為祭典名稱,更能呼應台南多元族群共生共融背景。

一六六一年鄭成功率軍渡海來台,驅離荷蘭人,建立明鄭時期政權,不過因中樞祭典名稱屢屢更換,學者質疑頻繁更詞,恐切割歷史。

市府文化局回應,此次中樞祭典由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主祭,展現對典禮重視。

正逢台南即將迎來四百年,四百年來,台南原住民族和來自世界各個族群,在這塊土地上展開文明衝突和協調過程,無論是荷蘭時期的雙城、明鄭的承天府、清代的官署,到現在的古蹟,共同塑造今日的台南。

文化局認為,在這歷史時刻,以「來台」作為祭典名稱,更能呼應台南多元族群共生共融的背景,也展現眾人在這塊土地「一起台南」的客觀歷史。

文化局指出,一九六三年由行政院院會核定由中樞每年四月二十九日公祭鄭成功,並由台南市負責籌辦祭典事宜,彰顯台南祭典重要性,每年海內外鄭氏宗親都參加祭典,感念鄭成功。

明年台南四百年,在爬梳台南史過程,透過來台祭典,更能準確闡述每個族群都是台灣主人價值,以時間軸展現這塊土地上客觀歷史,不但獲得包括鄭氏宗親等大多數民意支持,也體現台南四百珍視傳統、開創當代、展望未來的核心價值。

文史工作者鄭道聰表示,名稱變更探討其時代背景,可看見台灣歷史文化進程,如一九六三年改為復台,呼應那時中美協防條約簽署,反攻大陸無望,急需鄭成功這位歷史人物「收復台灣」為國民政府在台安身立命,且不忘大陸原鄉象徵,而興台、開台、來台都有其時代背書,都能反映台灣不同時代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