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籲:骨鬆治療切勿中斷,反覆骨鬆性骨折後果嚴重

80歲的婆婆10年前因為手腕骨折到骨科求診,診斷後發現為骨鬆性骨折,經手術治療後過了3年,又發生右髖關節骨折,之後開始認真使用骨鬆藥物治療,骨密度顯著增加;但這兩年疫情期間,婆婆因擔心受感染,很長一段時間沒回診繼續治療,去年,不幸又產生脊椎骨折,差點造成嚴重失能。

中斷骨鬆治療,骨質狀態將回到未治療前

馬偕紀念醫院骨科部創傷骨科主任莊閔堯感嘆,今年5至7月這波疫情期間,骨科門診病患明顯少很多,「前陣子疫情趨緩,回診的骨鬆病患問題大多很嚴重;骨鬆治療不能中斷,即使是短短幾個月,影響都很大。」

他提醒,已知有骨鬆卻放任不管,等於是放了一個不定時炸彈在身上,日後會有很高的機率發生骨鬆性骨折。此外,已經使用骨鬆藥物治療的病患,若中斷治療就是回到原點,等於之前的治療都白費了,必須重頭來過。

莊閔堯指出,目前治療骨鬆有兩大類藥物,一是減少骨質流失、一是促進骨質生成,「新的藥物以促進骨質生成為主,臨床看來效果不錯。」不過,骨鬆藥物都至少要持續使用一年以上才能見到效果,「促進骨質生成的藥物在健保給付上也有規定,必須要在一年或兩年內完成療程;如果中斷,之後就不能再申請同一種類的藥物。」因此務必持續回診接受治療。

反覆骨鬆性骨折,是導致老年人失能、壽命縮短的兇手

骨鬆是無聲的殺手,初期沒有症狀,很多長輩病患都是遇到骨折事件,需要開刀時才求診,「這些病患進一步檢查骨鬆時,通常數值都低得很可怕。」莊閔堯感嘆,骨鬆如果能早一點介入,就不會造成骨折,「骨鬆性骨折很麻煩,即使是開刀,效果也不好。」

尤其是老年人,一旦發生骨鬆性骨折,可能直接導致失能或壽命縮短。他表示,骨鬆性骨折最常發生的部位是髖部與脊椎,以髖部骨折最為嚴重,統計顯示,一年內的死亡率從5%到20%;而且即使是存活的病患,也有近一半會造成行動不便,導致健康狀況愈來愈差,最終失能或引發多重併發症。

莊閔堯曾收治一名很嚴重的骨鬆性骨折病患,原本要進行的是左邊髖關節骨折手術,但就在將病患移到手術台上時,右邊髖關節也斷了,等於一次要開兩邊的髖關節。此外,從骨外科的觀點來看,骨鬆性骨折若以手術治療,不只手術棘手、預後也不好。

他呼籲,骨鬆高風險族群像是年長者、有抽菸史、不愛運動或身材矮小者,以及女性停經後五年內,都最好要及早做骨密度篩檢,以評估骨質狀況。同時,平日要適度運動、補充維生素D及鈣質、多曬太陽等,以避免骨鬆性骨折的發生。

(圖/馬偕紀念醫院骨科部創傷骨科主任 莊閔堯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