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臨天下/坐四望五?台積電法說前「卡位押寶行情」 年前封關有望戰500

台積電、大立光法說會將在週四登場。(示意圖/shutterstock 達志影像)
台積電、大立光法說會將在週四登場。(示意圖/shutterstock 達志影像)

台積電公布去年全年的營收達到了2.2兆,創下了歷史新高,外資摩根士丹利定調,表示台積電在2023年將會溫和的成長,另外,電子科技產品一直都是CES的主旋律,但去年開始特別將食物科技獨立成主題展區。對此,TVBS 56頻道《金臨天下》邀集專家一同討論台積電的股市發展、食物科技究竟跟消費電子有什麼樣的關聯。

台股在這五個交易日漲了600多點,整個市場的焦點就是在禮拜四(12日)台積電的法說會,但最近可以說是多空消息雜陳,似乎已經有開始「利空出盡」的味道,對此,資深分析師李永年表示,可以先看台積電今(10日)有利多有利空,首先最新的利空是去年12月,營收只有1925.6億元、月減了13.5%,「其實減的幅度相當大」,他解釋,最重要是他第四季的營收,雖然創新高,但受到匯率、客戶調整庫存這些因素的影響,所以使台積電的第四季營收總共只有6255億。

台積電的第四季營收總共6255億。(圖/TVBS)
台積電的第四季營收總共6255億。(圖/TVBS)

至於6255億的意義在哪裡?李永年表示,第四季如果用31.5的匯率來算,最低標是6268億,高標可以達到6520億,「結果他實際上出來的數字只有6255億,遠低於他的這個最低標」,他認為,這對台積電而言,是很少見到的事情,因爲大部分都可以落在中位數,所以就這一點來討論,對台積電算是一個較大的利空。

他說道,台積電去(2022)年全年度的營收,無庸置疑創歷史新高,但另外一方面,可以根據大摩的預測,明年第一季的時候,營收還會季減14%到15%,直言「這個就很嚴重了」,不過,大摩預測也表明,全年度的營收還是可以溫和的成長,大概1%,他解釋「就是第一季可能不會好,那第二季可能還會沒有辦法再拉起來,到了下半年,才會有好轉的可能性,這個是以大摩的講法來看」。

此外,高盛的預測也一樣,認為台積電大概下半年才會出現復甦,且認為下半年反彈的速度可能會低於公司的預期,關於為何會出現這種狀況及看法?李永年解釋,其實有幾個很重要原因,就是第一季,外資全部都看壞,認為它的季減是10%到14%到15%之間,倘若季減的幅度大,外界當然會相當不解,第一個原因是庫存,「供應鏈的庫存去化的速度太慢」、第二個是在去年第四季,「台積電6奈米跟7奈米的產能利用率已經開始降低了,預計到今年第一季時,5奈米的產能利用率也會開始鬆動」、還有一個原因,「第一季因為過年,工作天數很少,光是今年的1月份只有13個工作日,所以對他們而言,會造成一個季衰退現象」。李永年也提醒,外界需要關注一個重點,今年第一季跟去年第一季相比,台積電衰退幅度的明顯程度,倘若衰退幅度相比起來只有可能1%、2%的話,其實就還好。

台積電今日股票的走勢相對強勢。(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台積電今日股票的走勢相對強勢。(示意圖/shutterstock達志影像)

以利多方面來講,彭博社他曾發表一篇論文,內文提及2023年最值得全世界最值得關注的50家公司,台積電也在列,因為除了是全世界最大的半導體代工廠之外,「其實真正的重點是因為台積電技術領先全世界」,此外,晶片、先進製程以及封裝技術都是領先的,規模加上技術又領先,導致台積電相當有話語權,李永年表示,就是所謂的定價權,「我今天說要賣你多少就是多少,你喜歡也接受,你不喜歡也只有接受」,倘若經濟景氣恢復正常的話,對台積電是相當有益處的。

今日台積電的走勢還是相對強勢,針對最有沒有辦法挑戰500塊?李永年分析,今日營收公布出來,明天走勢可能會較弱,但因禮拜四台積電要舉行法說會,外界會認為,台積電有可能會利空出盡,「不排除禮拜四還有高點」,關鍵重點是,今天盤中高點487塊變成台積電的大壓力,他解釋,因為當初在11月時,487塊出現了大量成交套牢壓力,所以他「只要能夠站上487塊,就有機會在農曆年封關之前挑戰500塊」。至於籌碼面,過去三個交易日當中,外資一共買超3.9萬張,光是昨天就買了2.9萬張,應該還有持續買超,對此,李永年認為,明日台積電開低走高的機會是有的,只要外資不要反手,賣出是有機會的。

TVBS《金臨天下》節目帶您掌握全球金融資訊。(圖/TVBS)
TVBS《金臨天下》節目帶您掌握全球金融資訊。(圖/TVBS)

欲了解更多經濟的相關內容,週一至週五晚間11點,請鎖定TVBS《金臨天下》節目,熱門投資議題,各式全球金融資訊一手掌握。

更多 TVBS 報導
國安基金決議持續護盤 至去年底砸545億創史上第3高
去年稅收超徵4950億創高 證交稅年減998億為最大減量
超徵4950億!2022稅收出爐 實徵淨額逾3兆
賠不完!防疫險賠141億還不夠 中信金估恐再賠50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