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三業中國曝險高達1.8兆》中國房企踩三條紅線 雙債危機牽動台灣金融業

在疫情、大型房企債務危機等干擾因素下,中國房市持續吹寒風。(攝影/葉佳華)

全球經濟放緩,中國房市萎縮,即使是才剛結束的十一假期樓市黃金檔也難有起色,根據中國房地產研究機構中國指數研究院統計,光是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一線城市在十一長假期間,新樓成交面積規模皆較去年同期下滑,其中北京跌幅更高達64%,建商現金流持續銳減,這對於原本就身陷償還債務和籌集新資金的中國房企更是雪上加霜。

中國房企償債高峰落在未來3年,明年壓力最大

元大寶華近期針對中國兩大債務風險包括房地產企業違約危機、城投債熱潮所帶來的風險進行研究,其中在房企的部分,從2020年北京對房企推出「三條紅線」的融資新規之後,攤開中國前50大房企資料發現,踩線房企總債務金額已逼近1500億美元,已達美國次貸風暴期間房貸違約金額近2000億美元的75%。

所謂「三條紅線」主要是針對中國房企的財務規範:一是剔除預收款後的資產負債率不得大於70%、淨負債率不得大於 100%、現金短債比小於1。

若是踩到其中一條紅線,其年負債成長不得超過10%;如果踩了2條,不得超過5%;如果3條全踩,則不得新增有息債務,也因此一祭出「三條紅線」新規時,當時財務全踩線的恆大集團馬上不能發新債融資,一夕失去「借新還舊」 的工具,加上房屋銷售款收入下滑,導致恆大集團現金流出現「入不敷出」的窘境。

另外,透過50大房企已發行的所有債務、找出包含本金和利息的最大償債期間,進行償債期限分析,結果發現,中國房企償債高峰落在未來 3年(2023~2025年),並且又以2023年風險、償債壓力最大,債務到期金額將近390億美元。其中,位列前兩大的恆大集團及碧桂園,到期債務就高達156億美元。

元大寶華指出,在中國整體經濟大環境不佳、房屋銷售期拉長、房價下行的情況下,中國房企的現金流斷鏈壓力持續存在。

(更多新聞/地方政府隱藏債務越墊越高 中國爆發金融危機風險大幅上升 )

城投債違約危機,短線可見的灰犀牛

另一方面,在中國境內,還有另外一隻短線可見的灰犀牛,那就是城投債違約危機。

什麼是城投債?簡單來講,就是指中國地方政府設立城市建設投資公司所發行的債券,由於是城市建設投資公司(以下簡稱城投公司)發行,因此不列入地方政府的負債,但實際上市場都認為,若城投公司發生違約,地方政府也必須負責,因此普遍也把它視為是地方政府發的債。

從數據來看,過去2019~2021年中國城投債發行額平均年增率40%,2021年發行金額更達到6.15兆人民幣,等於是該年名目GDP總額114兆人民幣的5.4%,遠高於過去平均的1.6%。值得關注的是,城投債並不計入地方財政赤字當中,這也讓中國地方政府隱藏債務其實遠高於財政決算數字。

國際信評機構標準普爾(S&P)曾在9月5日以蘭州城投的負面事件為例,表示即便地方政府積極表態協助籌措資金,但利息逾期事件仍舊不斷,提醒在財政薄弱的省份,規模較小、戰略重要性較低的城投公司,其城投債務違約事件仍將頻傳。

元大寶華董事長葉銀華也指出,近年來中國城投債市場存有三大風險:一是發行規模大幅成長;二是私募比例明顯提升;三則是未評級債項大幅增加。他近日更示警,當地方政府財政吃緊、紛紛想要賣地,但民間的房企不敢標地,變成只好由背後有地方政府色彩的城投公司直接買下,這等於是把政府信用跟土地信用綁在一起。

(更多新聞/中共20大》 全台逾1300萬人對中共反感 兩岸空前冰風暴成形! )

城投拿地、購房,導致房企、城投公司恐雙雙違約

一般來講,過去中國地方政府在地方建設主要是依賴兩筆錢,一是透過標售土地的土地出讓金,挹注地方財政收入,二則是透過成立城投公司在地方融資平台向銀行及資本市場融資,取得資金後承接地方政府基礎建設或標案。

但如今城投公把市場融資後的資金,透過拿地由土地出讓金進入地方財政收入,導致原先的兩筆錢變成一筆錢。葉銀華認為,城投資金表面上看起來是支持房市,又挹注了地方財政,但實際上是「兩筆錢變一筆錢」,不僅地方建設投資縮小了,政府支出減少也會直接影響經濟成長速度。

葉銀華提醒,若房市下行持續或出現房市危機,恐怕會導致城投公司違約風險增加,而地方政府財政惡化不僅無力呼應投資人,最終房企、城投公司恐雙雙違約,不只嚴重拖累經濟成長,也有可能產生本土型的金融風暴。

(更多新聞/美中爭霸台商大挑戰 黃顯華:政府應興利重於防弊 私募基金可以協助台商)

金融三業在中國曝險超過1兆元,中國經濟成長下行牽動台灣出口

至於中國雙債風暴將對於台灣經濟的影響為何?

儘管台灣沒有對中國房企、城投債有直接的曝險,不過,根據金管會銀行局資料統計,截至2022年第2季為止,根據金管會銀行局資料統計,台灣金融三業(銀行、證券、保險)總計在中國曝險部位約1兆8380億元,穩居海外曝險第一位。

也因此,若中國房企違約波及金融體系,甚至引發金融危機,台灣金融業自然也難以置身事外。

尤其中國房市的低迷仍將拖累中國經濟成長,根據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與國際貨幣基金(IMF)調查,2018年各國產品附加受中國最終需求影響的比例估算,當中國最終需求每下降1%,推估台灣總產出將會下降0.136%。因此,中國經濟成長率面臨下行,也會牽動台灣的出口表現。

(原始連結)


更多信傳媒報導
努力小農》生物炭是減碳工具 如何趨吉避凶?
吞船大魚,海上之「豬」? 歷史上的鯨豚擱淺軼聞
台中好慢活 處處都驚喜 谷關泡湯新社賞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