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要怎麼發 誠實是上策

全球海運業大賺,陽明卻只能發出8個月年終獎金,與長榮相比相形失色。平心而論,兩家公司背景不同,本就難以相提並論,問題在於陽明不敢面對,拿績效獎金比年終,然後再喊出不切實際的紅利數,企圖模糊焦點。

在長榮發出40個月年終後,陽明發多少成為焦點。事實上,發多少是一回事,但是,陽明去年以來又要買樓、又花大錢買台北101外牆廣告等異常行徑,早為各界側目,也因此當講出8個月時,難免被抨擊「錢花到哪去」。

長榮、陽明雖然都賺錢,但長榮是民營公司,面臨經營危機時,大股東要想辦法自救,同樣當賺錢時,大股東可以逕行決定要發多少錢;陽明不是,別說董總都是官派,虧錢時要政府救,各項重大決議也要政府點頭。

這種情況下,陽明年終要發多少錢,本就不是「想怎樣就怎樣」,但離奇的是,陽明高層自始至終,不敢跟員工說實話,公司遇到的困境為何、給獎制度有何缺陷,只想營造出「不輸長榮」的假象,企圖讓員工閉嘴。

更甚者放出「上看30個月」的風向,這根本是開空頭支票,試問若無交通部首肯,編得出這筆預算嗎?已經溝通過了嗎?更直接些,紅利到現在八字都沒一撇,卻講得像會落袋,若到最後無法兌現,誰又該下台負責?

真有主客觀情勢或制度的窒礙難行,誠實是最好的策略,戳破不切實際的幻想,才能讓爭議到此為止。否則當員工看著台北101及高雄跨年晚會的巨幅廣告時,被剝奪感油然而生,對公司的向心力也將被消磨殆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