鑽石人生 曾郁雯磨出完美比例

回首進入珠寶界30年的歷練,曾郁雯告訴大眾,不論經歷何種考驗,一定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向。(陳怡誠攝)
回首進入珠寶界30年的歷練,曾郁雯告訴大眾,不論經歷何種考驗,一定可以找到屬於自己的方向。(陳怡誠攝)

一顆小小的鑽石,依照標準比例,擁有57個刻面。曾獲蘇富比及佳士得邀展的珠寶設計師曾郁雯認為,人生也像鑽石,從高溫高壓的淬鍊開始,割捨之後留下完美比例,再經過打磨才能發光發亮。在自傳《57+1的鑽石人生:打磨出自己最好的樣子》中,她回首進入珠寶行業30年,及人生57年的風雨點滴。

曾郁雯畢業於台大歷史系,成為珠寶設計師源自於前一段婚姻。她比喻,前夫好比台灣的馬可波羅,在非洲經商貿易,因對寶石買賣產生興趣,便在台北東區開了珠寶店,讓她從新嫁娘搖身一變,成為珠寶店老闆娘。

當時,台灣珠寶店多是販賣工廠出產的成品。但有位客人,卻拿自己的舊珠寶上門,請曾郁雯重新設計。曾跟著國家文藝獎得主梁丹丰習畫的曾郁雯,發揮舊有基礎,從畫山水畫,轉畫珠寶設計圖,找金工師傅討論細節,就此對珠寶設計領域產生濃厚興趣,結下不解之緣。

雖找到人生志向,但喜愛投資的馬可波羅先生,卻讓家中經濟捉襟見肘,曾郁雯為母則剛,忍痛結束12年的婚姻,帶著因珠寶店積欠下的龐大債務,身兼寫稿、演講、主持節目等5份工作,撫養3位女兒成人。一路走來,雖風雨飄搖,卻也打磨出她豐富的人生閱歷。曾以歌詞創作獲金馬獎最佳原創電影歌曲,也是台灣首位同時獲蘇富比及佳士得拍會會青睞的珠寶設計師。

曾郁雯表示,鑽石依明亮式切割的最佳比例是57面,一些鑽石的底部中央,卻還有一面尖底刻面,像極象徵每人擁有不同的人生,「每個人的面貌不一樣,也就擁有不一樣的完美。你應該保留自己最完整的一面,認識自己,想像最想要的未來,打磨最完美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