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服用止痛藥 罹第5期慢性腎臟病

新樓醫院腎臟內科主治醫師王婷翊表示,長期使用止痛藥尤其是非類固醇抗發炎藥(NSAIDs),恐對腎臟造成負擔,進而導致慢性腎臟病。(新樓醫院提供)
新樓醫院腎臟內科主治醫師王婷翊表示,長期使用止痛藥尤其是非類固醇抗發炎藥(NSAIDs),恐對腎臟造成負擔,進而導致慢性腎臟病。(新樓醫院提供)

記者王勗∕台南報導

58歲的吳姓男子因身體不適長期服用止痛藥抑制疼痛,直到因胃出血住院,經檢查才發現,其腎功能已退化至第5期慢性腎臟病。新樓醫院腎臟內科主治醫師王婷翊表示,止痛藥常用於各種疼痛緩解,但長期使用也可能對腎臟造成損害。止痛藥的適當使用與追蹤是「保腎」關鍵。

慢性腎臟病又稱為慢性腎衰竭,意指腎臟功能逐漸受損、喪失的進程。腎臟功能主要是過濾體內的水分和多餘液體,幫助人體排除電解質、代謝廢棄物等,腎功能受損將導致體內毒素無法排出,嚴重情況甚至須面臨洗腎。

慢性腎臟病依患者腎絲球過濾率可劃分為1至5期,早期通常不會有明顯的症狀,較難被民眾察覺。長期使用止痛藥的民眾,尤其是非類固醇抗發炎藥(NSAIDs),如伊布洛芬、甲芬那酸、萘普生等,也可能演變為腎病。

王婷翊指出,患者如長期服用止痛藥,如「泡」泡尿、蛋白尿,腿部「水」腫、「高」血壓、「貧」血、「倦」怠、食慾不振、惡心嘔吐等尿毒症狀(「泡、水、高、貧、倦」),即是腎功能受損訊號,應即早進行腎功能檢測,考慮調整藥物以保護腎臟,延緩腎衰竭。

王婷翊提醒,應根據患者身體狀況選擇對腎臟影響較小的藥物,如乙醯胺酚(即撲熱息痛)或適量的鴉片類止痛劑。若無法控制疼痛,應與醫師討論。安全使用止痛藥非常重要,濫用、過量都可能危害健康,提醒民眾盡量採用熱敷、按摩和運動等非藥物方式緩解疼痛,並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和定期接受體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