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鍵未來多元發電+智慧電網

台灣西門子總裁艾偉認為,因應再生能源多樣化,未來勢必開發新的智慧電網,彈性管理不同電力來源。(季志翔攝)

中國時報【(執筆:黃麗如、江家華、劉永祥)】 台灣開發再生能源的條件優越,除了享有長時間日照,更擁有世界一級離岸風場與黑潮。但依台電資料,2014年我國扣除慣常水力的再生能源,僅占總發電量的2%。台灣新能源產業促進協會副理事長、英華威風電副總經理王雲怡質疑,「台灣應該思考能源轉型問題,世界趨勢是將再生能源當主角,但台灣卻把再生能源當丑角。」 烏拉圭電力 9成是再生能源 為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各國積極開發再生能源,調整能源政策。英華威舉例,南美洲烏拉圭84%電力來自再生能源,預計今年更可達90%。 政府宣示要推展再生能源,但經濟部卻強調,不能忽視間歇性發電特性、設置成本仍高等諸多限制,現階段大量開發再生能源仍有侷限。王雲怡說,民眾對再生能源會有「少、貴、不穩」等負面印象,「都是因為政府沒有大力推廣」,甚至誤導;其實風電成本已低於台電售電價格,2014年陸域風電的收購價格每度2.6元,民生電價則是2.9元。 英華威2005年投入陸域風力發電,在全台設立160座風機。王雲怡表示,目前設立的風機一年90%時間在發電狀態,可利用率達97%;台灣沿海風場極好,還有很大成長空間。 臺灣大學能源研究中心主任、應用力學研究所教授陳發林強調,「台灣首先要做的絕對是離岸風力」。2005年兩位美國史丹佛教授評估指出,「台灣海峽的南、北風場品質是全世界最好的」,該報告將風力分為七級,全球達七級風力的地方一共有六處,其中兩處就在台灣。 陳發林更指出,台灣擁有獨特的黑潮資源。黑潮一年四季定向往北流動,自菲律賓轉向台灣後流經日本,與台灣陸地距離不到1公里、且流速每秒1公尺,寬達150公里,藉由科技轉化,可成為一座「深海發電廠」。 台灣離岸風力+黑潮 互補並行 他表示,台灣離岸風力的唯一缺點,就是風力冬季很強,最需要電力的夏季卻轉弱,而黑潮的能量正好是夏天最強,兩者可以完美搭配。若將兩者互補並行,再加上燃氣電廠,就能供給台灣所需的多數電力。 儘管風電環保又乾淨,但不少民眾仍有健康和景觀方面的疑慮。德國杜賓根市的居民一開始對風車也質疑,後來反對聲音慢慢減弱;該市市長Boris Palmer說明能夠順利推動風電的關鍵:「只要決策過程透明,且讓民眾獲得賦稅減免優惠,民眾大部分都會轉為接受且支持。」 對於台灣再生能源進展緩慢,綠色公民行動聯盟副秘書長洪申翰批評,政府是用傳統電力系統觀念來看再生能源,「如果台電不願往分散式、智慧電網去思考,永遠會說難發展。」 電力解嚴 走向自由分散化 要推動能源多元化,台灣需要調整現有電網結構。西門子台灣區總裁艾偉(Erdal Elver)說:「新的智慧電網可彈性管理不同的電力來源,確保城市有足夠電力,並在尖峰和離峰進行智慧型電力配送,這是關係城市未來的關鍵技術。」 王雲怡強調,「台灣電力要解嚴,要從壟斷走向自由化,從集中型走向分散型,再生能源才能讓台灣能源永續發展。」台南市經發局長方進呈也說,台灣應該推動電業自由化,讓民眾可自由選擇綠電;同時要建立智慧電網,有效省電。 台電雖有自願購買綠電制度,實際上無助再生能源推展。太陽光電發展系統同業公會理事長鄭博文說,「綠電收入沒有專款專用,不知用到哪裡,再生能源業者也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