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雄靠客貨關鍵比例 力抗寒冬

新冠疫情重挫航空業,航空雙雄靠著貨運營收力抗寒冬,華航第2季獲利更是全球第一,與其說運價高掛,讓雙雄更有底氣活下去,更關鍵的是客貨機的「關鍵比例」,因為如果客機數量再更多些,賺的還是不夠賠。

在這波航空寒冬,可以發現個現象:亞洲航空業活得比歐美好、貨機多的活得比客機多的好、中小型的活得比大型的好,華航有全球最大的747-400全貨機機隊、運能全球前10大,自然有比同業更強大的生存能量。

目前華航貨機18架,占總架次約2成,如果把飛機大小考量進去,占比還會更高,相對國泰、新航,甚至是中東三寶等業者來說,就算客運量剩個位數,至少不是無底洞。

長榮航雖然只有5架貨機,幾乎「看不到華航的車尾燈」,沒能像華航一樣發大財,卻也將虧損程度控制在範圍之內,算皮肉傷,且若以5架貨機之力,貨運營收卻為華航6成,代表長榮的貨攬能力及效率更甚華航。

原因很簡單,長榮就是做運輸起家的,長榮海運的船隊運能全球第7,海空運可以搭配經營、航網可以相互運用,空運上不了的可以走海運,海運要急件的可以用飛的,左賺右賺都進了自家口袋,別人想賺都沒輒。

且相較於其他航空公司,台灣人因長期在夾縫中求生存,應變能力也很強。當各航空公司還在哀嚎時,華航、長榮航的貨機就已經再跟時間拚命,幾乎不停歇的飛,貨機不夠用上客機來載,同樣也是雙雄弄出來的。

於是乎,難得一遇的運費橫財,加上台灣人拚死拚活的求生性格,更幸運的是雙雄總飛機架次都不到百架,以現有貨運能量,雖不能保證毫髮無傷,但活下去不是問題,相較同業裁員潮,豈止「幸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