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軍的「賭局」:10億美元All in金山雲,赴美上市能贏阿里騰訊嗎?

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創業最前線」(ID:chuangyezuiqianxian),36氪經授權發佈。

作者 | 許芸

責編 | 蛋總

前不久,雷軍坦承自己輸掉了與格力董明珠的「5年賭約」——這個在2013年末震動業界的「世紀大賭局」,賭注是10億元,雙方打賭5年內小米營收能否超過格力。而在賭約的最後一年(即2018年),董明珠以格力總營收超出小米總營收200多億的優勢取得了勝利。

不過,雷軍的第二個「大賭局」——曾以10億美元All in金山雲,這場「豪賭」或許能讓他贏一次。

昨日晚間(5月8日),雷軍旗下雲計算服務商「金山雲」正式在美國納斯達克上市,成為全球肺炎疫情期間赴美上市的唯一一家中國科技企業。

在中概股經歷了4月份接二連三的「造假風波」後,金山雲在此時選擇赴美IPO,顯得格外矚目。

據瞭解,金山雲將於行使任何超額配股權前發行及出售3000萬股美國存托股票(ADS),佔金山雲已發行股本(經金山雲發售擴大)的約13.9%,每股ADS對應15股普通股,發行價為17美元/ADS。此前,金山軟件、小米等金山雲股東已表露認購意向,金山軟件及小米有意向購買金山雲最多2500萬美元及5000萬美元的美國存托股票。

金山雲赴美IPO,這不僅對其本身而言是一件值得慶祝的事情,對國內雲計算領域來說也是一個利好消息,同時在一定程度上也有利於資本市場恢復對中概股及中國科技企業的信心。

當前,國內雲計算行業馬太效應顯現,阿里雲、騰訊雲牢牢把持前兩名的位置,金山雲及其它雲計算企業則始終在第三梯隊徘徊。在重成本投入與慢回報的重壓之下,雲計算企業紛紛上市尋求資本助力,但成功上市後,能否改變金山雲「hard模式」的現狀?

1 雷軍的「賭局」

「集團層面賭未來十年的,就是金山雲。」在2013年6月的一次採訪中,雷軍表示。

彼時,距金山雲成立不過一年多時間。2012年2月下旬,金山軟件宣佈轉型移動互聯網,拆分金山快盤業務,成立子公司金山雲,正式進軍雲計算領域,金山軟件CEO張宏江親自掛帥兼任金山雲CEO。

談到金山雲的創立,雷軍直言:「我自己還有個小小的遺憾,就是三個子公司業務都是十幾年前做的,比如毒霸是1997年,遊戲是1995年,WPS是1988年,能不能做一個2010年以後的事情?所以集團決定再做一項新業務,我們選擇了金山雲。至於為什麼要投這個項目,因為雲是未來核心。」

圖 / 雷軍微博
圖 / 雷軍微博

2014年,雷軍在多個場合談到發展雲服務的重要性。在他看來,移動互聯網、IOT、Big Data為雲服務帶來了巨大驅動力。「數據爆發的趨勢已經非常明顯,這是新的風口。」

金山能做雲服務的邏輯在雷軍看來也很清晰:

一是雲服務是2B業務,2B業務的特點就是大公司都需要second source(第二供應商),也就意味著這個市場絕對不是贏家通吃的,一定會有3-5家。

二是雲服務等於高科技的設備租賃行業,需要源源不斷的現金,中小創業公司做基礎雲服務基本是死路一條,但金山合併報表後有10幾億美元現金。

三是金山有獨特資源和兄弟公司支撐,金山體系裡需要一家基礎雲服務公司,「我們的生命線全在那裡,要麼我自己幹,要麼讓兄弟公司干。」此外,在小米、順為資本的生態系統裡也可以引導使用金山雲服務。

「我們還有一個優勢,我們金山不是頂級的企業,我們具備獨立第三方的特點。我們不要求你站隊,假設你用了阿里的騰訊會不舒服,而用金山的可以跟BAT每個巨頭關係都很好。」雷軍表示。

雷軍對金山雲寄予厚望,並不吝投入巨資。2014年底,雷軍宣佈「All-in雲服務」,承諾未來3-5年向雲業務投入10億美元,以助力金山雲進入行業前五。

「要想不被巨頭擠掉,就是比狠,敢燒錢才能活下去,不敢就不要做,雲服務比視頻服務更慘烈,如果沒有10億美金的準備和決心,是活不了的。」雷軍說。

發展前期,金山雲靠金山系、小米系等兄弟企業「奶活」。此後,以遊戲、視頻、金融等為切入點,專注垂直領域,與阿里雲、騰訊雲等進行差異化競爭。

加上巨量資金投入,金山雲成為雲計算領域「黑馬」。IDC發佈的2015年中國公有雲計算報告顯示,在IaaS市場,金山雲以251.6%的高增長率躋身第五名,市場份額達到4.5%。

與市場份額同步增長的是金山雲的整體營收:2017-2019年,金山雲分別實現收入12.36億元、22.18億元、39.56億元,後兩年的年增長率在79%左右。

隨著收入增加,雲服務在金山軟件收入中的佔比也越來越大,從2014年的個位數增長到了2019年的47%,成功取代網遊業務,成為金山軟件收入的第一大來源。

由此來看,一定程度上,金山雲確實為金山軟件成長性贏得了更多未來,但金山雲自身發展依然困難重重。

2 「第三名」的尷尬

在中國雲計算領域,有一個有趣的現象,概括來說,即「第三名爭議」。

阿里雲、騰訊雲是中國雲計算領域公認的第一、二名,但誰是第三名卻始終難有定論。在不同機構出具的行業報告中,由於統計口徑的差異,百度雲、華為雲、亞馬遜AWS、金山雲等在第三名的位置上輪番「坐莊」。

比如,國際研究機構Gartner發佈的2019全球雲計算市場份額調查報告顯示,在中國公有雲市場中,華為雲以9%的市場份額位居國內第三名。

公有雲正是金山雲營收的主要來源,2017-2019年,金山雲公有雲服務收入分別為12.03億元、22.11億元、34.59億元,分別佔總收入的97.3%、95.1%、87.4%。

金山雲委託的第三方行業研究公司Frost & Sullivan出具的數據則顯示,從基礎設施即服務(IaaS)和平台即服務(PaaS)的營收來看,金山雲在2019年的市場份額為5.4%。金山雲是中國最大的獨立雲服務提供商,也是中國第三大互聯網雲服務提供商。

「不要問,問就是第三名。」業內如此總結這一現象,這也側面反映了中國雲計算領域競爭的激烈程度。當前,中國雲計算馬太效應顯現,競爭白熱化,即便是背景雄厚的蘇寧雲、美團雲,最終也只落得出局下場。

從Gartner的數據來看,在中國公有雲市場,2018-2019年,阿里雲的市場份額由37.8%上升到了39.2%,騰訊雲的市場份額由11.1%上升到了14%。且近日阿里雲宣佈未來3年再投2000億元在雲計算領域,市場勢必進一步向巨頭集中。

自誕生以來,金山雲一直強調自己獨立第三方的特質,一定程度上,避開了與阿里雲、騰訊雲的對比,坐上中國最大獨立雲服務提供商的位置。但這個領域裡,金山雲同樣有眾多對手,且正謀求資本助力。

2020年,國內獨立雲計算廠商出現上市小浪潮。其中,Ucloud已成功登陸科創板,青雲科創板上市申請進入「已問詢」狀態,浪潮雲完成C輪融資後表態將擇期啟動科創板上市工作。

對此,資深科技自媒體人丁常彥對「創業最前線」分析道,上市是融資並推動業務持續發展的一個有效途徑,雲計算企業也希望通過進入資本市場獲得持續發展動力。

「另外,上市對企業的財務合規、品牌提升等都是非常好的契機,借助上市,雲計算企業在未來的競爭中可以獲得更多客戶的認可和青睞。而對於前期投入較多的投資機構來說,上市也是一個良性退出的機會,畢竟資本不可能持續投入而不求回報。」丁常彥說。

未來,中國雲計算「第三名」的爭奪戰,注定更加激烈。

3 「逼上梁山」

在巨頭陰影和友商緊逼之下,金山雲在4月17日(紐約時間)遞交了美股上市申請。

儘管早在2019年11月金山辦公科創板上市時,雷軍即已表態:「金山雲也在IPO的路上。」

然而,自4月以來瑞幸、愛奇藝、跟誰學等中概股屢遭做空,市場環境對中概股並不是很友好。如此時刻,金山雲不像金山辦公一樣選擇勢頭正猛的科創板,而是赴美上市,引發不少關注和猜測。

在丁常彥看來,金山雲選擇赴美上市跟資本市場的關係比較大。相比較而言,在納斯達克上市的門檻要低很多。「至於中概股在美國的負面印象,金山雲只能『兩害相權取其輕』了。」

他進一步表示,金山雲選擇赴美上市有「搶跑」的意思。金山雲選擇美股,在獲批上會更快,有望捷足先登,拉大與那些未上市企業的距離。「以Ucloud為代表的中國雲計算企業中生代已經加快了上市步伐,在這種情況下,誰先IPO,誰在後續的融資以及業務擴展上就會佔據更大的優勢。」

資金壓力或也是金山軟件迫不及待分拆金山雲赴美上市的重要原因,頗有點「逼上梁山」迫不得已的意味。

「雲計算是一個需要長期持續高強度投入的領域,金山雲已經獲得了多輪巨額融資,單純靠投資機構的長期輸血,還不足以幫助一家雲計算企業實現持續運營,通過IPO融資更有可持續性。雖然金山雲有金山軟件這樣的背景,但沒有阿里巴巴和騰訊這樣的『大樹』,可以為阿里雲和騰訊雲持續輸血。」丁常彥對「創業最前線」表示。

但金山雲在業績上並不理想的表現,似乎不利於其講好一個「資本故事」。

近幾年,金山雲營收始終處於高速增長狀態,卻仍未完全擺脫對關聯方的依賴。2017-2019年,金山集團、小米和獵豹三大關聯方合計佔金山雲總營收比重達32%、28.4%和19.36%。

此外,金山雲優質客戶總數雖然從2017年的113家增至2019年的243家,但虧損額卻在逐年拉大,2017-2019年累計虧損超28億元。

金山雲毛利率極低,2017、2018年為-9.6%、-9%,2019年勉強轉正為0.2%,2020年一季度未經審計的毛利率不低於4.6%,說明金山雲仍在以「燒錢」搶佔市場。

當然,目前國內雲計算企業中虧損的不止金山雲一家,但已有Ucloud盈利的先例在前,持續加劇的虧損顯然不利於金山雲再講好故事,也不利於其坐穩行業「第三名」的位置。

不過,久處羽翼下,難以真正地長大。是騾子是馬,總要拉出來遛遛,讓市場給出判斷。

4 結語

隨著「新基建」的提出,5G基建、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和工業互聯網等領域的建設正在提速,作為重要數據樞紐的雲計算技術,其市場前景有目共睹。Gartner預計,到2020年全球雲計算市場規模將達到4114億美元。

但高技術門檻、高資金投入,注定了這是少數人的遊戲。微軟、亞馬遜、阿里、騰訊……國際、國內巨頭們都不願意放棄這塊「蛋糕」。在中國雲計算領域,阿里雲、騰訊雲兩家更是已佔據過半市場。

不過,在丁常彥看來,雲計算市場不是一兩家企業可以全部吃下的。「阿里雲、騰訊雲的地位主要體現在公有雲領域,目前中國企業基本上採用的是公有雲、私有雲相混合的應用模式,如果從整體的雲計算市場來看,像華為雲、紫光雲這樣的大型ICT企業依然有改變市場格局的可能。」

「至於金山雲、青雲等雲計算中生代,他們可能無法改變大的市場格局,但憑藉他們自身的優勢,依然可以發展得很好。」丁常彥補充道。

不難看出,除了頭部梯隊的幾大玩家,雲計算領域裡這些實力不容小覷的「新秀們」,正在加快上市與發展的步伐,在未來也將成為推動雲計算領域發展的重要變量。

*文中題圖來自雷軍個人公號官微。

本文經授權發布,不代表36氪立場。
如若轉載請註明出處。來源出處:36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