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車前哨戰 有電才能大聲

當電動車時代來臨時,有「電」說話才能大聲。圖為裕電能源及京站時尚廣場合作建置「YES來電電動車充電站」。(本報資料照片)
當電動車時代來臨時,有「電」說話才能大聲。圖為裕電能源及京站時尚廣場合作建置「YES來電電動車充電站」。(本報資料照片)

租賃三雄爭搶綠電商機,不過除了租賃起家的中租控股,和潤電能、裕電能源背後是和泰汽車、裕隆集團,這場綠能大戰猶如兩大汽車集團在電動車的前哨戰,畢竟當電動車時代來臨時,有「電」說話才能大聲。

裕隆集團的裕電能源,當初成立是為了配合納智捷電動車,不過電動車未普及前,一支動輒2、3百萬元的充電樁是不小投資,這讓裕電背負虧損得找獲利活水,誤打誤著卡進綠能商機,算是個美麗錯誤。

裕電其實很清楚,就算不為納智捷,隨著電動車時代來臨,在政府充電樁建置仍如牛步情況下,搶先建構出一條龍式的商業模式,就是長期飯票,當從政府機關、公司行號、商場到住家若都要建樁時,商機無可限量。

和泰集團雖為後發,但爆發力不容小覷,挾在台超過3成的龐大市占率,必須為車主想好充電配套,畢竟光有電動車卻無法充電,勢必衝擊銷量,恐把市場拱手讓給人家。再進一步想,這麼高市占率衍生出的充電樁生意,為何不自己做?

更何況,和泰車這幾年跳脫「賣車」,積極建構汽車產業價值鏈,不要說TOYOTA、LEXUS車主的後續充電需求這「基本盤」,像是共享汽機車iRent、小黃車隊yoxi,甚至和雲開始經營停車場業務,都可與充電樁業務展開整合,將集團戰力及優勢極大化。

更現實的是,在電動車普及前,建充電樁是不得不為但注定賠錢的投資,所以和潤必須找尋「其他業務」來補,也就是太陽能業務,未來透過自建、投資及收購等多管齊下,恐在掀起巨浪,成為綠能市場的黑馬。

對兩大汽車集團來說,進軍綠能事業各有原因,但不可否認的是,太陽能也好、充電樁也罷,都是發展電動車的重要籌碼。況且做保修的利潤,遠比賣新車來得好,進軍綠能既為本業、也是好副業,怎能錯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