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峰古戲臺/劉孝行

劉孝行

江西上饒廣豐區霞峰鎮下坊社區中心點——塘灘,於清朝時期就建有一座聞名全縣的古戲臺。古戲臺氣勢恢宏,典雅高貴,有前臺、後臺,前臺演戲,後臺是演員的化粧室;左有廂房,專供“鑼鼓班”使用;右有做為道具保管室的廂房及戲臺的入口處。臺上可容納約100人,台下可容納觀眾2000多人。

戲臺屬磚木結構,臺面全由厚木板鋪成,朱門漆柱,門窗、橫樑、屋簷上刻有栩栩如生的龍鳳、飛鳥、花卉等圖案。前臺兩邊各有柱頭兩根,分別刻有金光閃閃的對聯:1、一樣樓臺,可家可國可天下;幾個弟子,能文能武能鬼神。2、抬頭看戲,忝透忠奸二字;側耳聽曲,識破善惡兩端。橫批是:聲振九霄。中堂聯是:月圓月半今半月,人去人來古來人。橫批是:如見古人。還有回文聯:戲演人間人演戲,臺登角色角登臺。據說下坊有人將戲臺對聯傳到了福建某縣城,得到了對方重金回報。

位於戲臺南面建有關帝廟,廟內供奉著關公神像。關公濃眉丹鳳眼,雙目烔烔有神,耳大面紅,端正的鼻子下掛著黑而長的鬍鬚,頭戴草綠色帽連披肩,身著將軍戰袍,右手緊握頂天立地的青龍偃月刀,威風凜凜,神采奕奕。青石門框上刻有楹聯:大忠者一物不欺;大孝者一體皆 愛。青石橫匾刻有模批:義薄雲天。

1942年5月,即是日本鬼子入侵霞峰一個月後,在萬惡的日本兵“火燒連營”中,古戲臺、關帝廟連同周邊百姓民房全部化為灰燼。

新中國建立初,霞峰屬區建制,區裏成立了文工團,在塘灘原古戲臺舊址建了一座土臺子露天戲臺,文工團常會在土臺子上演戲。文工團京劇主角劉高訚,身材五大三粗,是演“大花臉”的高手,唱腔狂野洪亮,大氣磅礴;越劇小旦吳春蘭,年輕貌美,歌聲清脆婉轉,溫文爾雅,演技上乘;丑角劉行恭,鼻子上勾畫一塊小白粉,風趣、詼諧、幽默、活稽。他們仨人的表演,令觀眾欣喜若狂,喝彩聲不斷。

撤區設鄉後,原文工團改稱為俱樂部,霞峰俱樂部人才濟濟,好戲連台。其中《耕牛是個寶》、《新婚之夜》等優秀節目由劉德寶、劉昌闌自編、自導、自演,參加全縣文藝會演榮獲一等獎。

每年正月初一至十五,當地群眾傳統節目 :劃花船、蹺高腳、蚌燈、獅燈、龍燈等紛紛登臺獻技;又有外地劇團、雜技團、廣豐文工團也慕名而來助興,引得四面八方的觀眾紛至遝來,流連忘返。

鄉電影流動放映隊也不甘落後,常於傍晚時在土臺子前豎二根毛竹,掛上電影銀幕。消息一出,當地男女老少爭先恐後地搬來凳子、坐椅搶佔場地,唯恐失掉一飽眼福的機會。無分炎熱的夏天,或寒冷的冬天,場場都觀眾爆滿,擠得塘灘泄水不通。

演戲、放映電影期間塘灘周圍有許多清湯、糯米小湯圓、飯粿、油條、包子、花生、瓜子、甘蔗、李子、桃子等小賣點和小攤,甚是熱鬧。

鬥轉星移,時過境遷。土臺子戲臺早已消失,不免讓人遐想無限。但古戲臺、土臺子戲臺昔日的輝煌仍在霞峰人們中流傳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