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棒表現佳 奈何職業隊難發展

青少棒表現佳 奈何職業隊難發展

【台灣醒報記者陳正健台北報導】縱觀我國棒球發展,青少棒在國際賽場上經常奪下許多世界冠軍,但在進入職業運動階段以後,選手的表現卻相形失色。資深球評傅達仁表示,追根究柢的原因在於職業球團給優秀選手的誘因太少、賭風猖蹶讓球員迷失。桃園龜山國小少棒隊教練李政達則說,國內棒球運動人口不如美日等國,才是根本的原因。 以桃園新明國中為班底的台灣棒球代表隊為例,在LLB世界次青少棒賽中傳出捷報,18日在總冠軍戰中,以11比2的成績擊敗美國隊,為我國奪得世界冠軍。但令人憂心的是,台灣棒球史中,許多選手在青少棒時期才華揚溢,但日後卻在棒壇中消失。 「過去台灣被稱為『三棒王』,意指我國常在少棒、青少棒和青棒中奪魁,但到了成棒時期,人才往往流失不見。」資深球評傅達仁表示,薪水是留住選手的最大誘因,美國職棒選手最低簽約金都有36萬美金。所以我國在青少棒時期表現良好的球員,為了職業生涯考量,許多人在成年後選擇旅居海外求發展,以獲取更高的薪水。 傅達仁指出,國內職棒簽賭猖蹶是另一個原因。台灣棒壇球員收錢、放下、打假球的事件不斷,不少優秀的青少棒球員,在進入成人世界後,受不了金錢利誘,而自毀前程。 長年深耕基層棒球的桃園龜山國小少棒隊教練李政達認為,棒球運動人口不足,是造成台灣棒球小時了了、大未必佳的重要因素。在青少棒時期,菁英球員集中在少數幾個球隊中,因此代表台灣出賽其實不輸其他國家。然而在進入成棒以後,美國、日本和韓國等國的棒球人口較多,而能組成很多實力平均的球隊,在國內提供較多的競爭性,有競爭才有進步,所以我國在成棒時期容易停滯不前。 新竹東園國小棒球教練賴敏男則說,台灣的棒球環境總是揠苗助長。國內棒球環境非常重視訓練和比賽成績,使得不少優秀選手在年幼時便過度操勞,在青少棒階段就被「操壞了」。相較之下,國外棒壇比較理智,不會在球員身體未成熟時,就過度訓練。 賴敏男呼籲,在青少棒時期,球隊和球員不必太看重比賽輸贏,棒球選手需要長期培養與訓練,不是短期就能收割的。我國棒壇應將眼光放至培養一支優秀勁旅為目標,而非創造或仰仗少數的天才型球員,好的球隊會將經驗與傳統代代傳承,明星球員或許風光一時,終將有退役的一天。 圖說:過度訓練青少棒選手,可能揠苗助長,影響球員日後發展。(Photo by bp6316 on Flickr – u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licens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