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線上伴學趣 閱讀素養伴讀工作坊

第六期青年線上伴學趣以「閱讀」素養為主,3月4日和5日特别於臺北中正靜思堂舉行「閱讀素養數位伴讀培力工作坊」,兩日課程共吸引全台30位大學伴參與,期待透過培力課程,學習系統平台和界面操作、伴讀技巧,進而讓大學伴有機會設計教案與實際演練。豐富的課程規劃由慈濟國際青年會、PaGamO素養品學堂團隊和慈濟大學共同辦理。

隨著Covid 19疫情逐漸趨緩,為讓大學伴可有實體的互動,工作坊從線上改為實體。上午九點,大學伴分別從各地報到,雖然大部分為舊生,但彼此從未見面,講師透過破冰遊戲,讓大學伴相互認識,促進團隊互動。緊接著開始第一堂課程「閱讀素養起步走」,由陳芯彣專員分享閱讀素養的重要性和108課綱的核心主軸,期許大學伴在未來的伴學過程中,更有層次地將「擷取資訊」、 「統整解釋」、 「省思評鑑」等閱讀理解能力傳授給小學伴。高雄師範大學何同學分享,這堂課程讓她了解閱讀素養的重要性,以及閱讀文本需要的能力,以及思考如何帶領學生精進閱讀素養。

下午的課程則著重在PaGamO遊戲平台的操作使用,現場也開放大學伴上線體驗,同時也模擬狀況發生時的應變措施,跟著講師吳佳晏經理一步步熟悉,讓許多大學伴都迫不及待想要趕快帶著小學伴一起挑戰。最後一堂課程,陳芯彣專員不私藏的分享伴讀的技巧與策略,講師強調伴讀不僅能提升閱讀能力,也能學習溝通技巧,進而探索自我。陳芯彣專員表示,每週所挑選的主題非常豐富且多元,如:永續議題、人文、情緒素養等,這些主題都與生活息息相關。藉由不同選文搭配遊戲,提升小學伴的閱讀興趣,最終培養成自主學習的好習慣。課後,臺北科技大學紀同學表示,除了學習許多伴學技巧外,也讓她更了解伴學的意義,對未來有較清晰的想像。

除了邀請講師進行授課,第二天的課程安排參與五期的大學伴分享相關伴學經驗。來自臺北的廖姓大學伴感恩地說道,參與線上伴學最大的收穫既是「自我實現」,她相信靜思語所說「能付出愛心就是福」因此

每一期都會把握可以回饋社會的機緣。另外一位來自南華大學的楊同學將過往在帶動閱讀時所遇到的問題和解決方法與大家分享,雖然遭遇困難,但只要有「耐心、細心、主動」的特質,即可將危機化為轉機。最後一位來自臺北教育大學的謝同學,以阿德勒的4C 「Connection(連結)、Capability(能力)、Count(意義與價值)和 Courage(勇氣)」總結這幾期的心得,期許未來可以繼續貢獻能力,成為小學伴的榜樣與楷模。

兩天的工作坊讓大學伴有機會可以自行設計教案並進行實際演練,30位大學伴分為6組,針對不同的文章主題,如:網路溝通的禮儀、自學成材的畫家:亨利・盧梭、日本怨靈文化等進行課程內容的設計,完成教案後,現場進行成果發表。每組輪流進行發表時,其他組別則需扮演小學伴,並在發表結束後給予回饋和評語。最後,在「觀摩交流」的環節中,每一組需上台分享觀察心得,針對亮點和印象深刻的地方進行說明。

結業典禮上,慈濟大學教育傳播學院何縕琪院長和臺灣素養教育協會葉丙成教授給予祝福與勉勵,期許每位大學伴都能帶著使命,將自身所學無私分享、回饋社會,成為小學伴學習路上的貴人!

(撰文、攝影:姚欣妤、陳泳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