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壓力來襲 醫師教你學習正確紓壓撇步

記者黃宇秀/臺北報導

面對科技進步、全球化競爭,身心壓力成為現代人需要學習的議題。國軍三軍總醫院北投分院軍陣精神科主治醫師楊皓名指出,壓力管理的目標應設定在減少壓力的傷害效果,平時需學習正確紓壓方式,包括健康的宣洩(把話說出來)、學習放鬆技巧(冥想、瑜伽、慢跑)等,避免或修飾壓力源,有助維持身心健康。

對於生活中各式各樣的壓力,楊皓名表示,壓力的定義是生活中任何會讓我們感到擔心、難過及緊張的事件,通常是因為知覺到自己的能力和外在環境要求之間,出現不平等的狀態;壓力是主觀的感覺,同樣事件,不同人可能會有不同反應,沒有對錯也無法比較。

楊皓名說,壓力的好與壞取決於想法與態度,適度的壓力對有好處,能成為進步的動力,提升效率和表現;但當過度壓力,可能會損害健康,造成身心症狀,因此需要學習調適及管理壓力。

針對20至30歲的族群面對壓力與挑戰部分,楊皓名指出,20至30歲這段時間是很重要的轉換階段,他們充滿活動、經歷、創造力等特質,大部人在這個階段嘗試首次獨立,證明自己是成人,但很多人在這時候都會感到困惑及孤單,這階段面臨壓力或挑戰時,建議可以提醒自己,「你並不孤單,壓力是每個人都會經歷的人生一部分,我們不是唯一會碰到麻煩的人」。

另外,楊皓名說,「我們也不是孤單奮戰,我們擁有許多關心的朋友、家人以及師長等,遇到壓力時可以和他們一起分享及討論,集思廣益,並試著用寬容接納的態度去面對壓力,從壓力經驗中成長,把壓力視為一種學習或變得堅強的機會」。

針對畢業季即將來臨,是大學畢業生找工作的高峰期。楊皓名表示,門診常會碰到因剛畢業求職受挫、對未來方面茫然,或受到親友過度關心等出現壓力相關身心症狀的患者,他建議,在這個準備獨立生活的階段,不要忘記照顧好健康是自己的責任,亦是求職準備的一部分。健康的心態跟身體是求職重要的裝備,因此要有均衡營養、充足睡眠、規律運動、適度休閒生活以及學習正面思考。

關於上班族群在面對工作上的疲倦、升遷機會、成長空間等問題,楊皓名說,就業幾年後可能會對一成不變的工作感到倦怠、枯燥乏味、沒有變化或成長,但特別記得,生活不是沒有進步,而是經驗及成長緩慢持續的累積,可以試著運用正向心理學的方法,將專注力拉回生活及工作上正面的事物,留意身邊值得開心或感謝的小事情,持續一段時間後,會感到更快樂、樂觀、活力。

若出現過勞現象,例如倦怠、情緒易怒、工作效率變差等狀況,要注意調適,嘗試把壓力傾訴、安排運動及適當的休閒生活,若症狀持續,須儘速就醫治療。

面對網路資訊龐大且快速傳播下,容易獲得不正確資訊。楊皓名指出,當碰到負面網路訊息或網路霸凌時,應當相信自己,保持正面態度不要太快否定自己,不衝動的立即回應訊息,可以向親友傾訴及討論,並選擇暫時離開網路,例如不要一直看負面訊息,也可選擇封鎖霸凌者,將注意力轉回到現實生活中。根據最新心理研究發現「低頭族」感受的壓力程度高於非低頭族,因此有節制的使用手機和電腦,有助保持精神健康。

現今社會上仍發生不少憾事,在面對無法解決的當下,該如何化解。楊皓名說,許多採取自傷行為的人,其內心曾經充滿矛盾與猶豫不決。行為當下,很多人認為那是當下唯一解決問題的方式,但未遂者大多表達對行為後悔。其實想不開的當下,只是在他們人生經驗中沒有學習到,或當下沒有想到更有效的處理方法。

當有自傷念頭時,楊皓名表示,須先釋放壓力,向親友、師長協助,並找醫師協談,他強調,「記住只要活著,就有時間對人事物重新評估,可以遇到其他人,學到一些東西,走向夢想的地方」。

最後,楊皓名指出,面對壓力或生活不順時,可以學習轉念,並想想看有沒有可以調整改的地方,除了持續努力之外,記得也要善待自己,有時需要「順其自然」以及等待「水到渠成」,如果事情不如預期或未達到目標,不要過度苛責自己,當遇到這種情形時,不妨調整目標,給自己機會再出發。

三軍總醫院北投分院軍陣精神科楊皓名醫師指出,壓力管理的目標應設定在減少壓力的傷害效果。(記者黃宇秀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