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美國仇恨犯罪,我們應有的基本認知

作者:北加路人/北加路人日記

5 月在美國是 AAPI Month(Asian American and Pacific Islander Heritage Month),也是亞裔(東亞、南亞、及環太平洋)美國人慶祝自己歷史文化的一個月份。今年來到這個節慶覺得格外有感,因為自從疫情開始,美國各地有越來越多亞裔(主要是來自東亞國家的族群)被人突如其來地毆打及歧視,也越來越多和亞裔利益相違的法案被通過。

去年在 BLM 很盛行時,我曾寫了篇文章記錄我所見到 BLM 與華裔 ALM(All Lives Matter)之間的衝突。那時候我還對於身為亞裔,在美國應該如何面對這些新興的浪潮感到無所適從。今年在持續追蹤許多新聞一段時間後,我心裡頭終於有個大方向的感想,如果大家有不同的想法也歡迎互相交流。

現下在美國,我所觀察到和亞裔切身相關的大方向趨勢包括:

  1. 仇亞、歧視及日益惡化的治安

  2. 雨後春筍般出現的教育平權法案

  3. 美中強權的對抗

以下我將一一說明。

仇亞、歧視及日益惡化的治安

相信大家應該都已經很熟悉這個議題。首先,是許多亞裔走在路上被不認識的人莫名欺負的事件,包含正溜著一歲娃的台裔爸爸,被不認識的人莫名從後方追打(舊金山)、遛狗的中年女士被不認識的人刺死(爾灣),到台裔女子走在街頭,被陌生人拆口罩及拿槌子敲頭(紐約)⋯⋯,以及數不清的老人家走在路上無故被毆被刺⋯⋯等。新聞及警方在處理這些案件時都盡量謹慎,除非犯案者明確說出仇亞言論,否則往往都以犯案者有精神疾病或用藥問題、無法控制等結論審理。而不管輿論如何譴責這些案件,大家就是沒辦法阻擋類似情事再次發生。

接著,是越來越多路邊小店及市井小民們被偷被搶,尤其是華人區、中國城等地方。有些人說這些事情老早就在發生,只是現在媒體才開始報,但情況因為疫情而加劇,也有越來越針對亞裔的趨勢。

這些案件中,被新聞報導出來的多數犯案者是非裔及西裔,也因此讓亞裔族群產生「這是非裔、西裔不夠水準」等想法。這種以偏概全,很常造成大家在族群議題上浪費太多口水,而忽略了如何加強治安的解決方案。

針對仇亞、歧視及日益惡化的治安,身為亞裔必須有個最基本的認知,那就是我們和其他種族所面對的挑戰是不一樣的:我們受到儒家與佛教文化的薰陶,民族性相對溫和;加上先天身材比其他種族都來得弱小,除非大家是「在道上混的」,否則確實更容易被欺負。就算你我不會被欺負,你我的父母與小孩也有可能會。在我看來,身在一個食物鏈的底端,我們需要的是非常強而有力的治安、警察法律等,才能藉由其他的力量受到保障。

然而這只是我的想法,我的許多亞裔美國人朋友就不認同,因為大家覺得自己是美國人,並不覺得自己是亞裔。大家也覺得警察執法過當,對非裔不公。但很不幸的是,從最近的新聞就可以看到,這些犯罪並不長眼睛,黑頭髮的永遠都是黑頭髮,大家不會只找一代移民下手,而覺得二代移民是自己人。這些二代移民被照打不誤,被打了後大家也只能感慨、悲傷與震驚。

有鑑於此,很誠實地說,我無法跟隨著 BLM 的風潮說要 defund police,我也對於北加州因為預算不足,直接釋放 8 萬犯人、舊金山地方檢察官對罪犯避重就輕、紐約州今年起公布證人資料給罪犯感到憤慨。這些政策可能源自於好意,但它們讓身為亞裔的大家更容易被暴露在危險中而沒有保障。

我對於任何會讓人民生活更不安全的政策都無法信任,因為這些政策也許能保護到一些好人,但它把更多的好人拖下水陪葬。它讓人錯覺壞人的人權,似乎比努力做好人的人權還來得重要。身為亞裔,為了我自己及所有我愛的人的安全,我必須支持能保護我們基本人身安全的政策,而不是跟風媒體或某些「超自由派」,追求著不屬於我們的夢想。

「教育平權法案」翻轉亞裔入學比例

這幾年美國在升學上開始越來越把種族及平權法案列入考量的重點:平權法案(Affirmative action)本身的定義,意即採取優惠性差別待遇(種族配額)來糾正特定形式歧視的影響。種族配額對於亞裔的影響甚大,因為亞裔一直以來都對於教育極其重視,子女在考試及就學成績方面整體來說都較其他民族優秀,所以在許多好學校 「佔了太高的名額」,讓其他人覺得相較於各種族的人口佔比來說不公平。

去年 UC 系統的大學(University of California)就宣布:不再參考 SAT 大學入學考試的分數(因為他們覺得這對於家境不富裕的人或非裔、西裔不公平),贊成 ACA-5 這項法案納入種族及性別作入學參考(因為這樣才能全面評量申請入學者的身家狀況),這些政策對亞裔的影響比白人還來得更高,也將讓本來亞裔入學比例「過高」的狀況開始翻轉。

今年初舊金山名校 Lowell 高中入學從看分數甄選改成抽籤制,就是針對校內過半人數是亞裔,讓西裔與非裔的人數相較下太少所更改的。自從改制後,學校很驕傲下一學年的學生種族佔比即將開始翻轉(亞裔白人將變少,西裔非裔將變多)。

另外,上個月民主黨提案的 COVID 仇亞法案(加速仇恨犯罪的審查)雖然獲得幾乎全數通過,但共和黨「禁止聯邦資助的機構或高等教育,在招募、審查申請及給入學許可時歧視亞裔」的提案,卻被民主黨全數否決。民主黨解釋這是違反平權法案,於是就把這個法案給推翻了。

我本身對平權法案非常反對。這畢竟已經不是黑人剛解放的年代了,現在的大家手上的資源落差並沒有過去巨大;亞裔之中也有很多窮困的家庭,西裔非裔也有富裕的菁英分子,如果純粹用種族去衡量這個世界真的太過以偏概全。更何況要做到完全的平權本來就是不可能的,你能想像NBA 招募球員也要種族限額、每間公司都要種族限額,或是參議院、眾議院的議員都要種族限額嗎?這樣的基礎是在鼓勵各種族以生小孩、偷渡與種族通婚來要到更多的名額,而不是在鼓勵公平競爭。

這些法案會通過,本身就是對亞裔的一種歧視。社會本來訂定一套遊戲規則,現在發現亞裔太會玩這套遊戲了,就直接把它推翻。如果新的遊戲規則還是很公平,大家能有所適從地調整自己重新出發就算了,但新的這套遊戲規則純粹看的就是膚色,考量個人努力的比例大幅降低。如果大家嚥得下這口氣,不站出來做點甚麼,對下一代如何公平?

美中關係若惡化,華裔最先倒楣

最後一個議題是關於美國對於中國的態度。從川普上任後的抗中仇中政策,到現在拜登並沒有再加強但也沒有特別軟化的態度,及媒體對於中國的描述等,基本上都呈現兩大強權在互相制衡的意味。這樣的情形如果不惡化,國泰民安;如果惡化的話,在美的華裔就會倒楣。因為國與國間越不友善,政策與百姓的風氣也會變得如此,而這其實就是最近美國仇中風氣的由來──最早就是從川普開始的。台灣人也許會覺得自己親美、與中國不同;但除非是超級知識份子,大部分的美國人無法區別台灣與中國的差異,會覺得我們這些講中文的就是中國人,我們受到的待遇自然也是一樣的。

這樣的狀況下,百姓對國家層面的影響也許有限,但我們能盡量影響周遭的人,與人廣結善緣,不讓老美覺得我們亞裔都「自己過自己的」,只關心自己的利益,和社會格格不入。大家盡可能地融入社區,跟不同人交朋友等;這樣日後萬一我們處於不利的地位,希望我們以前釋出的善意能讓人了解,我們並沒有那麼不同。這樣的善緣鋪得越廣,百姓日後才能有那麼一點機會能跳脫政治的圈圈──聽起來似乎很「不自由」,但這就是我們正面對的現實。

It’s Now Or Never

這些大方向的趨勢短時間應該不會有所變動。在這些不同的趨勢上,我們分別站在不同位置,能有所作為的程度也都不同。但話說回來,這些趨勢和我們都切身相關,而且我們必須要盡速張開眼睛並有所作為,用自己的選票及行動發聲,以免為時已晚。政策法案一旦過了、我們的權利一旦被剝奪,要再重新出發又是一大段旅程。而人民一旦對亞裔的觀感不好了,要扭轉更須靠整個群體的努力。

我們亞裔普遍上總是客客氣氣的當個配角、規規矩矩地遵守社會的遊戲規則。然而現在這股浪潮正推著我們,即將把我們推向另一端。如果不正視眼前的變動,我們及下一代很快就會開始為大家的無所作為付出代價。

※本文由換日線網站授權刊載,原標題為《 美國亞裔仇恨犯罪、不利法案持續增加──身為亞裔,我們應有的「基本認知」》,未經同意禁止轉載

更多換日線文章
我在美國職場,遭下屬控種族歧視──人資尷尬:「其實亞裔的你,比黑人的她更弱勢」
震驚北美華人社會,亞特蘭大連環槍殺事件:「黃色狂熱」下,駭人的仇恨犯罪

作者簡介:

北加路人,從當業務,做行銷,26 歲報著遠大的抱負赴美念 MBA;到因緣際會,30 歲落腳北加成郊區人妻。用日記紀錄新一代台灣人留美點滴。 性情中人。做行銷但不喜包裝。從商但更在乎人文。愛思考但更愛聽電音及曬太陽。

_____________

【Yahoo論壇】係網友、專家的意見交流平台,文章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Yahoo奇摩立場 >>> 投稿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