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青年貧窮化:西班牙青年的失業難題

面對青年貧窮化:西班牙青年的失業難題

■劉侑學 4月初,數千名西班牙青年走上馬德里市中心的街頭遊行,他們不滿許多年輕人無法在國內順利就業,只能被迫遠走他鄉求得溫飽的工作機會。同一時間,國內的其他城鎮如巴塞隆納、薩拉戈薩,以及世界各國30多個城市在內,移居海外的西班牙青年也聚集在大使館前進行示威。 這些抗議活動是由西班牙一個起名為「青年沒有未來」(Youth Without a Future)的新興草根組織所發起,目前這個團體已經匯集超過7千名打算離開西班牙或者已經移住他國的年輕人,共同反對西班牙政府當前撙節措施以及居高不下的青年失業率。 ▲成千上萬的西安牙民眾,不滿嚴重失業,在畢爾包市的廣場上舉行抗議,聆聽演說,圖攝於2011年5月20日。(圖文/路透) 根據西班牙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活動人口調查》指出,今年第一季共增加23萬餘人的失業者,失業人口正式突破6百萬大關,失業率高達27%,站上1976年開始調查以來的最高峰;不過更獲得各界關注的,是西班牙青年失業率又再度創下歷史紀錄,首度攀升至57.2%。 再依據另一份官方的調查數據,在2012年的青年失業人口當中,僅2.8%順利重返職場,卻有超過44%的年輕人已經失業超過一年。找不到工作的西班牙青年,被迫「流亡」到其他地方尋覓機會,光是去年就有將近28萬名青年離開西班牙到德國、英國、阿根廷或委內瑞拉等國家求職。 但事實上,西班牙的失業率或青年失業率並非長期處於高水準,在金融風暴發生之前,西班牙的勞動市場表現並不算差,從1990年代早期的25%一路下滑至2007年的8%,而經濟危機之前的青年失業率足足低於目前平均的3倍之多。總而言之,2008年的經濟危機成為十分關鍵的轉捩點,致使西班牙的青年失業問題走到難以逆轉的地步。 金融危機是轉捩點 許多觀察家、媒體不斷地傳達西班牙青年失業極為嚴重的訊息,卻相對缺乏檢視數字背後的形成因素,導致對於問題的錯誤解讀。2008年的經濟危機,雖然普遍性地重創世界各國的經濟情勢與就業表現,但唯獨西班牙的失業率高出其他國家甚多,而且其中失業對象又以青年所受到的衝擊最為慘烈,十分值得進一步考察。 一般而言,失業率的解釋可以從經濟緊縮的程度、就業分布的部門與非典型契約的使用進行思考。據此,西班牙青年高失業率的原因,一方面是來自於全球不景氣造成出口貿易陷入低迷,製造業在衰退之餘連帶緊縮工作機會,製造業卻又是青年就業分布的第三大產業;再者,金融危機引發的房產泡沫化,導致許多國家的營建業步入蕭條,例如立陶宛、愛沙尼亞、拉脫維亞、愛爾蘭與西班牙,其中危機發生前西班牙有將近28%的青年受僱於該產業,進而衍生出龐大的失業人口。 另一個潛在的因素是青年獲得臨時性契約的比例。根據統計,西班牙有大量青年是屬於非典型勞工,歐盟國家平均41%的青年從事臨時性工作,但西班牙在2007年卻有高達63%青年男性是不穩定就業的工作者;一份調查顯示,在2008年至2012年之間,西班牙失業青年有57%先前是從事臨時性的工作。 這也意味著西班牙的勞動市場具有高度外部彈性化的特徵,企業傾向透過降低員工的數量作為景氣動盪的因應之道,而不是如其他歐洲國家是藉由調整工作時間來適應環境的變動。 失業危機看不見盡頭 面對嚴重的青年失業危機,西班牙政府本應祭出短、中期的政策工具,作為應急的舒緩措施,但在2010年制訂的撙節計畫之下,財政資源受到嚴格的限制,加深問題本身的嚴重程度。直到最近,政府才端出為期4年的振興青年就業計畫,並且在未來3年將補助窮人租屋或翻修房舍,藉以提振遭逢重挫的營建業。 最後,西班牙從1980年代以來,歷任政府都致力於勞動市場的去管制化,青年不但未如預期受益,非典型的就業機會不利於後續的工作生涯,反而容易使青年長期在失業與不穩定就業之間流轉,一場金融風暴更是清楚凸顯,改革後就業處境的不穩定與社會脆弱性,這提供許多國家在處理問題時的反思機會,也就是解決青年失業的辦法,不會是降低勞動條件與打造更多的不安全,過往依循「有勝於無」(any job is better than none)的觀念是時候該被翻轉。 (前青年勞動九五聯盟執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