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條揭密》建制派岸田文雄 代表黨內派系利益的親中路線執行者

日本自民黨總裁選舉終於落定由岸田文雄接任,在中美戰略競爭關係轉趨激烈之際,岸田文雄出線讓亞太局勢的前景可能呈現走向和緩的趨勢。雖然先前曾在對美與對台政策有較多親近的言論,但畢竟只是身為安倍內閣成員必然要表達的態度,現在既已登上首相大位,其個人政治傾向與派系利益關係才是主導日本政局的關鍵。未來岸田主政期間,對待中國大陸預料將採行較溫和政策,對台灣關係上,除非中美關係急劇惡化而被迫跟隨美國腳步,否則最多只能維持在目前狀態,不會有更突破性的作為。

外界原先就預料,河野太郎上台後日本政壇才會更熱鬧些,因為河野跟美國走得太近,而在現下美中關係中,日本一定得承擔在亞太制衡中國的最重要角色。這段期間以來美國對中國加重鉗制,因此外界估計這次黨魁選舉河野勝算更大,但選舉結果發現,日本政界與自民黨派系與的並不認同日本需要在美國指揮下極力衝撞中國,畢竟在安倍任內與一年來菅義偉的過渡期中,過度挑釁中國的政策對日本來說是「未蒙其利先受其害」。政治主張與個人風格四平八穩的岸田,也就是在這種形勢下得以勝出,成為在拜登時期應對中美關係的日本政府領導人。

岸田的勝出不只顯示出自民黨內派系對政治情勢的判斷,也反應這些政治派系對日本民意的判斷,畢竟接下來就得面臨眾議院選舉。日本原就傳言安倍退位後可能就由岸田接任,但當時美國川普還在任,而且美總統大選也異常激烈,美日關係有太多不確定的變化,最後才決定由一個多年的官僚型人物菅義偉來接手。直到拜登上任之後,日本政壇才真正開始思考下一階段應該由什麼樣的人來領導政府。從結果來看,日本自民黨仍然是選擇了一位最沒有特色、穩紮穩打也最沒有理念特色的人來接任首相,甚至為了卡住較難受控的河野,還協調出一位右派的高市早苗來挖河野的牆角,而這樣的安排也傳出事先獲得安倍晉三的認可。

出生於1957年的岸田在政治理念上沒有什麼特色,從政歷程中亦無值得標榜的作為,他身上的最重要的政治標籤是「安倍晉三的忠心跟隨者」,在日本國內社會聲望不高,國際上更沒有什麼知名度。他的祖父與父親都擔任過眾議員,算得上是政治世家,他也因為這樣的背景在37歲就當選了眾議員。不過岸田家族政治勢力與麻生、安倍等大家族無法比擬,因此從政過程中也非常依賴黨內派系力量的支持。2007年入閣擔任內閣府特命擔當大臣,後來擔任過外務大臣(2012)與防衛大臣(2017)。

岸田對外交事務完全外行,外務大臣任內也沒有任何建樹,有學者曾譏諷他之所以被任命為外大臣,是為了對「周邊國家」表明友好態度,這個周邊國家的當然就是中國。據說他與當時的中國高層之間有很好的人脈關係,也被政壇公認為是「親中派」。雖然從2018年之後,岸田發表不少對中國強硬言論,包括釣魚台問題、香港與新疆問題,一直到選前都是如此,但這很 明顯是當時美中關係惡化後對美國與日本外交政策的呼應,也因此外界就猜測,岸田已經開始為競爭下任首相做準備,這些強硬的言論多半也是為吸引日本右翼人士的支持罷了。自民黨內各大派系推出這位毫無特色的政客,一方面是比較好操控,二方面也是期望他維護這些派系背後的日本大企業在中國的商業利益。

一向就不太重視日本選情的歐美媒體認為,岸田當選總裁的前景跟他個人形象與政績一樣乏味。一般估計日本金融與產業政策不太會有改變,尤其是岸田顯然是黨內派系大老協調出來的人選,當然就得以聽從派系的意見,在經濟與社會改革上,這種毫無特色的政客很難讓外界有什麼期待。至於與台灣的關係,更是看不到有任何突破的可能。岸田上任後馬上就得面對日本目前面臨的疫情與經濟復蘇問題,其施政的成果到明年夏季的參議院選就必須接受選民的審判,如果國內各項情勢沒有改善,以岸田在黨內的實力,很有可能成為另一個短命的內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