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中美半導體戰再交鋒,韓商受惠日商損

上周末除了有全球矚目、2場針鋒相對的峰會舉行外,中美也再次進行一場「半導體交鋒」,中國依然居劣勢,其它國家企業則有得有失,台灣觀虎鬥之餘,也該多想想避險之道。

這次G7峰會的重點之一是「反中國經濟脅迫」,同一時間中國與中亞5國一起在西安召開一次峰會,外界視為互別苗頭、對沖G7峰會的影響。中國也在此時公布對美國半導體大廠美光的最新禁令,以國家安全風險為由,禁止關鍵資訊基礎設施行業的某些本土公司採購美光的晶片;接著就是日本宣布涉及23個品類、對中國的尖端半導體設備出口管制。中美的半導體戰是越打越烈。

中國對美光的出手所以深受外界矚目,是因為這是在兩國半導體交鋒上,中國在長期一路挨打後,終於有的一次反擊。首當其衝的美光是必然的輸家,雖然近年已很努力的把中國營收降到1成左右,但一定會有負面影響,周一股價在盤前即大跌6%,即使公司之後出面指其受影響營收不多,終場還是下跌2.85%。

但對中國而言,其最後影響是正是負,則仍在未知之數。

從川普對中國祭出貿易戰、科技戰、棒打不少中國企業之後,雖然中國強調「適當回擊」,但主要在加徵關稅項目上,對在中國經商的美商一直保持較克制的態度。從一開始外界不少人就揣測中方會對蘋果出手,但從來未成真,因為中國仍需要包括美商在內的外商,來中國投資、經商,帶來技術與管理經驗、就業機會,北京也多次強調會更開放、歡迎外商到中國投資經商。

不過近來情勢有變,除了4月就宣布啟動對美光的「安全調查」外,也先後有美企、日企的員工、主管等,因「涉及間諜法」被約談、拘禁,先撇開個別產業影響不談,在地緣政治鬥爭日烈之時,如因此加劇外商的不安全感,可能對中國的投資與經濟有不利影響。

而從中國選擇美光作為出手對象,也可看出其審慎與「專業」─基本上不會讓「傷敵一千自損八百」的事發生,因為美光是儲存記憶體大廠,記憶體在半導體界被視為「大宗物資」,替代性高,韓國的三星、SK海力士的記憶體隨時可取代,且這些企業在中國都有設廠,因此不會因禁了美光的貨,讓中國廠商受損。

這種「精準又專業」的手法,也讓人想到對岸對台灣的作法,如早先的減少陸客來台、近來一而再再而三的農產品禁令,就是專挑被替代性極高甚至百分之百的產品下手,陸客不來台觀光或買不到台灣農產品,對中國的經濟與產業的影響幾近零。但對岸絕對不會挑台灣出口到中國的重要半成品如科技產品、半導體等下手,因為一旦斷貨對本身經濟影響大,也不易找替代品。

韓國企業、還有中國廠商如長江儲存等,無疑是「美光禁令」下最大的受益者。三星、SK海力士同是全球儲存記憶體的巨擘,中國又是大市場,美光被禁,韓商很容易填補市場。有趣的是:在中國啟動對美光的調查後,傳出白宮要求韓國政府「約束韓商」,如美光被禁不得增加在華銷售。這個奇特的要求後來被韓國政府拒絕,韓國官員說:韓國企業的後續因應做法應由企業自行判斷,無需政府告訴企業該如何作。

韓國政府算是替企業擋下一次美國政府無理的要求,官員與民眾都可想想,如果台灣碰到類似狀況,台灣政府有那個擔當擋下來嗎?

至於日本新宣布對中國的半導體管制措施,其影響更廣泛而深遠。業界有一說法是日本的管制連低階製程都可能受影響,中國對此會更擔心。而此事對中日的長短期影響與正負效益都值得進一步探討。

對日本而言,為了配合美國而對中國祭出半導體設備出口管制,短期而言一定讓企業受損,同時承受中國可能報復的風險,但長期而言,如能達到削弱中國的目的,日本也許可以自認「整體受益」,但如未找到相應補充市場造成產業受損,算總帳時未必划算。

對中國而言,短期當然承受管制的負面影響,不僅先進製程、連成熟製程的發展都受影響;但長期而言,則可能「被迫」加速本土的半導體設備發展,就如今年以來中國半導體設備廠商業績加倍亮眼,原因就是中國半導體廠難買到國外設備,過去未必願意嘗試的本土設備也必須用─半導體管制前的2019年,中國國產半導體設備占比只有7.5%,2021年就提升到21%、去年達35%,能有如何快速有感的提升,美國的封鎖管制「居功厥偉」。

這次中美兩方的半導體交鋒,難得台灣與台積電未直接捲入,但對原本已處在中美半導體大戰的風口浪尖上的台灣,中美半導體戰越打越烈絕對不是好事,因為台灣與半導體都與中美兩方關係深切,打亂供應鏈後,台灣IT領域「被替代」的風險是否提高,政府與企業應多思考避險之道。

更多風傳媒報導

看更多相關新聞
美商務部長雷蒙多:不會容忍中國封殺美光
中美商務部長交鋒 拜登就職以來首度華府會談 「美光事件」
慘遭中國開刀!北京為何挑上美光
戴琪與中國商務部長會面 關切對美企政策
美中皆自信經濟戰能獲勝 裴敏欣:錯的可能是中國

【填問卷抽好禮】2023健康生活大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