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一個太高一個太低─中美同遇經濟逆風

上周中美都公布了重要經濟數據,具體而微的凸顯中美面臨的經濟問題:一個太高、一個太低:美國的通膨太高、中國的成長太低,是否有解仍在未知之數。

上周五中國國家統計局公佈,第2季經濟成長年增率為0.4%,這是2020年首季因疫情造成經濟衰退以來最低的成長;因此雖然首季經濟率有4.8%,但第2季近零成長拖累上半年總體經濟增長,上半年經濟成長率只有2.5%;依照這個表現,原來訂出全年5.5%的經濟成長目標,幾乎已無可能達成。

而美國上周公布的通膨數字,不但未如官方再三「安慰」社會大眾所說的「可望逐漸紓緩」,反而是「更上一層樓」,6月通膨(消費者物價,CPI)高達9.1%、近40年最高,比5月的8.6%更高,也比市場原先預期的8.8%高,外界不僅認為這個數字為聯準會再次升息3碼提供正當性,甚至有市場人士預測一次升息4碼已成為可能了。

這些經濟數據可以看出,中美同樣面臨嚴苛的經驗問題:一個是太低─中國的經濟成長太低;一個是太高─美國的通膨太高。表面上是2個不同的問題,但兩者卻也會牽扯、彼此影響、甚至「螺旋下降」帶來負面衝擊。

中國第2季經濟成長率只有0.4%,原因非常明確、毫無爭議,就是4、5月時因疫情擴散,中國經濟重心上海封城,結果讓整個中國的經濟引擎都為此減速、停滯,上海既是全球最大貨櫃港口、中國金融中心與對外出口門戶、又在產業供應鏈上扮演核心角色,更別提上海本身的消費等能力,上海封城讓中國經濟成長下挫到近零成長,並不算是太意外。

對中國經濟是否能在下半年追趕「收復」上半年的失土,坦白說,情況不樂觀。如果比較2年前疫情爆發初的情況,當時因歐美也進入封城階段、中國則在第2季後順利復工,造成海外對中國產品需求的爆發,讓中國能從首季高達6.5%的衰退、追到全年正成長,隔年(2021年)的成長率也再次站上8.1%的高點。

但這次卻碰上歐美經濟下滑、全球經濟面臨下修的景況,而且現在歐美並未如當時一樣生產停滯,也不會有當時爆發的「宅經濟需求」加持,因此來自海外的出口需求將轉弱難再寄望。而國內屢試不爽的投資基建等的財政政策、放寬房地產限制的「房產救經濟」,是否靈驗已有疑問─因恆大事件,中國房地產似乎不再那麼「虎虎生風」了,近來房產市場問題不斷(拒繳房貸、爛尾樓等),財政政策也有執行落差、邊際效益下降等問題。

至於美國的通膨,外界是越來越悲觀、越來越擔心;雖然從技術面上看,通膨終究會下降解決,但一旦拖延、通膨數字又飆高惡化,那代表解決的代價更高、時間更長,而且是以經濟成長為代價;要在成長率下降(未必一定衰退)、失業率走高後,通膨才會逐漸下降。

更糟糕的是:某個角度而言,美國為了其「地緣政治利益」所祭出的許多政策,同時也惡化了通膨。為了懲罰、制裁俄羅斯入侵烏克蘭,美國與歐洲對全國祭出的各種國際制裁,在「非交戰國」中堪稱史前無例的嚴厲。

但俄羅斯是全球能源輸出大國之一,美國在要堵住俄國出口能源換匯的同時,也讓能源價格上漲,讓原本就已走高的能源價格飆得更高。其它如對中國的貿易戰、關稅戰、攪亂供應鏈的科技戰等,情況雷同。一定程度上,美國受通膨肆虐,算是自食其果。

而如今,中美各自的問題似乎已交織一起、彼此增強負面效應─為壓制通膨各國加速升息,既衝擊金融市場、又降低成長率,讓中國更難以出口拉抬成長;而中國雖然內部通膨仍低,而且一定程度上受惠於來自俄國較便宜的能源與成長放緩,但也再難如過去一樣扮演紓緩全球通膨、甚至「輸出通縮」的角色了。

不過,雖然中美同樣都面對短期不易緩解的經濟問題,但相較之下,中國要拉抬經濟「保增長」的難度,是低於美國的打通膨。中國的宏觀調控保增長,行之多年,官方既有項目又熟練,只是需要一些時間發酵。但美國的打通膨,已經有40年未經歷,加上許多非操之在己的外在因素影響,短期要見效更難。

而中美經濟同時面臨不同性質的逆風,大部份國家都要受影響,只是受衝擊的程度與方式不同而已,今年經濟並不好過,大部份國家都難逃經濟成長率的下調、金融市場的走低。

更多風傳媒報導
相關報導》 「爛尾樓」風暴席捲中國!買主集體拒付貸款,威脅銀行系統
相關報導》 中國「爛尾樓」停貸風暴延燒 !一文看懂業主為何拒繳房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