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全動法」引爆的是言論管制還是戰爭恐懼?

俄烏戰事一周年,北京啟動兩岸共同打擊犯罪通報機制,將通緝中的台南八八顆子彈槍擊案兩名主嫌遣送回台,緊繃的兩岸關係出現一絲喘息空間,就在這個時點,國防部公告《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修正草案,除了法案名稱拿掉「準備」二字,最引人矚目的是動員時期的媒體管制,並因此遭致「軍管」、「戒嚴」訾議。

國防部聲明該修法草案是為因應「認知戰」,非關軍管戒嚴,「非軍管」的《全民防衛動員法》却踢到「非戒嚴」的鐵板,國防部始料未級,不過,該草案引起的「戰爭準備想像」,甚至「戰爭恐懼」可能才是另一層更大的問題。

八十年前,《大公報》曾因批評政府被停刊三天

國防部的說明並沒有錯,戰時動員管制媒體並非新鮮事。「全動法」的前身《國家動員法》就明文規定,戰時除可依需要徵用各種物資與人員外,還有兩條:「本法實施後,政府於必要時,得對報館及通訊社之設立,報紙、通訊稿及其他印刷物之記載,加以限制、停止或命其為一定之記載」、「本法實施後,政府於必要時,得對人民之言論、出版、著作、通訊、集會、結社,加以限制。」這兩個條文,可比修法草案的文字更白話。

不過,《國家總動員法》的制訂時間是一九四二年,當時正是抗日時期,名符其實的戰爭動員,根據前中央研究院院長王世杰日記,一九四三年二月,《大公報》曾經因為指責國民政府控制物價失敗而被停刊三天;政府遷台以後,不多時即宣布戒嚴,國家處於「動員勘亂時期」,也算內戰未止時期,這部《國家總動員法》一直援用到解嚴,迄一九九七年,行政院頒布《全民防衛動員準備實施辦法》,把國家總動員業務調整成為全民防衛準備業務,基本取代了《國家總動員法》,但這部「過時法律」直到二00四年陳水扁總統執政期間才明令廢止,在此之前則於二00一年新訂《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期間並經兩次修正沿用迄今。

這是國家動員法規從戰時、威權到民主的演進,民主時代的《全民防衛動員準備法》也有對媒體的規範,包括「透過媒體宣傳全民國防理念、培養愛國知識」等,以及「動員實施階段」,國家通訊傳播委員會可會同文化部,訂定大眾傳播事業與從業人員的管制辦法,這就是國防部澄清早有〈動員實施階段大眾傳播事業及從業人員管制辦法〉予以規範之故。

動員實施階段的「戰時」,公民能有言論自由嗎?

但是,根據〈動員實施階段大眾傳播事業及從業人員管制辦法〉,規範的都是「動員實施階段」,而非「動員準備階段」,前者指的是「戰事發生或將發生或緊急危難時,總統依憲法發布緊急命令,實施全國動員或局部動員時期」,後者指的是「平時實施動員準備時期」,簡單講,總統未發布緊急命令的時候,都叫做「平時動員準備時期」,總統一旦發布緊急命令就是進入戰爭或即將戰爭,就進入管制狀態。

新舊法的差異在於舊法籠統的管制媒體與從業人員,修法案則把出版、廣電、網際網路平台、應用服務提供者和新聞從業全部納入管制框架,不必惡意揣測國防部要箝制言論自由,這是因應網路時代產製訊息內容多元化的需求,然而,撒網式的管制就踩到了公民言論自由的邊界,戰時公民能不能擁有言論自由?還是值得討論。

以八十年前《大公報》因為指責政府管制物價失敗就被停刊三天為例,當年都是一起有損國民政府形象且極具爭議的事件,遑論八十年後民主化的台灣。

非戰爭的「平時」,政府要調查什麼?如何編組?

更重要的,現行法對「動員準備階段」(平時)的媒體並無橫加干預,修法草案則增列「為因應不實訊息,主管機關應對出版事業、廣播電視事業、網際網路平臺與應用服務提供者及新聞從業人員,實施調查、統計、編組及規畫…;新聞從業人員所屬之事業機構應配合辦理及提供相關動員能量資料。」言下之意,此刻現在的「平時」,政府就能對出版、廣電、網路平台、從業人員進行調查統計編組和和規畫,純就法律條文而言,實在不知所云,政府要調查什麼?統計什麼?規畫什麼?又想要如何編組?以因應政府想像或界定的「不實訊息」?

這麼一條語焉不詳的修法條文會引起這麼大爭議,不是國防部的錯,而是蔡政府這六年多來,反反覆覆一而再再而三的,企圖以「假訊息」、「認知戰」為由,在各種新法、修法案中,納入言論(媒體、網路)管制條款有關,更重要的,過去六年多來,深受所謂的「假訊息」之害的,都是因為不同意見、立場而被政府裁罰的媒體(被關台的中天)和民眾(因社維法被罰),民眾認知中產製「假訊息」或進行「認知戰」的,反而是政府(諸如缺不缺電、乃至缺不缺蛋)或者所謂的「側翼」「網軍」(不勝枚舉),說到底,無法得到人民信賴的政府,發動「認知戰」攻防的時候,第一個要回答的問題是:你們想像中的「敵人」到底是誰?

至於現行法律本來就有對學校「青年動員」服勤、戰時致受傷或身心障礙」的安置條款,竟也遭到「動員未役學子參戰」的質疑,只能說蔡政府「抗中保台」的「認知戰」還是相當成功的,戰爭彷彿隨時會發生,不論是不是配合美國反中政策,事實上,一旦戰爭(動員實施階段),沒有人是局外人,照俄烏戰爭的慘狀,任何人都可能成為傷員,「未役學子」又豈能保證安全?那麼國防部該回答第二個問題:戰爭到底離我們多近?

更多風傳媒報導

更多相關新聞
16歲以上學生動員造冊 師長籲勿製造恐慌
廢教官缺訓練 教官:找孩子當砲灰
全動法修法管制媒體 藍轟戒嚴重現
全動法引寒蟬效應?他示警恐成「這法案」換殼上市
避戰才是要務 家長:動員根本擾民

相關新聞影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