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四大院士戰央行

近月金融界最精采的戲碼之一就是「四院士大戰央行」,由4位中研院院士共同提出的一份報告中,對央行與其政策提出強烈的批判,央行也回擊反駁,其是非對錯、甚至勝負,外界各有看法,不過確實可提供對國內財金政策反思與檢討的機會。

其實,這幕「四院士大戰央行」在8月初就上映,中研院8月8日發布《臺灣貨幣金融改革政策建議書》,這是中研院公布的第16本政策建議書,內容是「針對資本市場資金運用的活化、中央銀行貨幣與匯率政策,以及金融政策與機制等面向,提供全面性與前瞻性的建言,盼促進臺灣的金融發展與經濟成長同步前進」。

而此建議書會引起外界矚目,除了中研院本身的「招牌大」之外,參與建議書的研議小組成員包括王平、謝長泰、蔡瑞胸、李怡庭等4位院士,更顯示其份量之重。

這本建議書公布後,央行如應斯響馬上提出「5點回應」:強調台灣長期平均經濟成長率高於全球平均,均顯示央行達成法定經營目標,央行不需要也不會採取低利率及低匯率來達到盈餘繳庫的預算目標。原本以為一來一往就結了,結果周四央行總裁楊金龍到工商協進會進行「近20多年來台灣經濟發展與央行扮演角色」專題演講時,再次「回拳」,強調央行長年以來均達成法定目標,且經營績效受國際高度肯定…….。

最有趣的是此建議書是針對「貨幣金融改革」,金融監理與主管單位金管會「聰明」的如沒事的人一樣「低頭吃便當」,央行則在第一時間就回應、甚至回擊,顯然楊金龍治下的央行,仍保有前任彭淮南那種對外界批評「立即又不留情」反擊的風格。

建議書中對貨幣政策與央行的批評,主要包括「刻意採取低利率或低估匯率」,因所造成各種不良後果(包括價格扭曲、資源誤置、財富分配更不均等),此外央行的透明度、每年繳庫盈餘過高(造成財政上的依賴等)等。對低雙率的批評特別強烈,認為因此形成台灣資金過剩,民間消費者無法得到有力的利息所得、無法享受高價值的台幣匯率,「此癥結在於中央銀行缺乏獨立性及有效率性,過於保守欠缺周詳……」。

這些指責、「罪狀」可謂相當重,但到底有那些該歸責於央行與其政策,卻有必要再討論,更重要的是:央行的雙率政策不是在「無塵室」中訂定實施,而是跟經濟內外大環境互動下決定,利率與匯率的高低走勢,還是要跟著市場走。

以報告中指責的低利率為例,台灣還是要跟著國際大環境的變化─特別是美國聯準會的步伐走,全球進入低利率環境已超過20年,偶爾利率走高後,又會來一個金融風暴、市場動盪再把利率拉低,台灣是沒有獨自維持高利率環境的條件;過去台灣的「悶經濟」時代,利率要拉高也沒條件。甚至在金融海嘯、或是新冠疫情期間,美國等先進國家利率都跌到零利率、甚至負利率時,台灣利率至少死撐活撐就是在1%左右、堅持不向下掉到零利率。建議書儼然把低利率完全歸責於央行政策,似乎央行可僅為不顧國際與經濟情勢就決定利率高低,這種批評未必就有道理。

至於匯率政策,央行確實行之多年是偏向弱勢匯率,原因很明確,是為了有利出口,因為出口是台灣經濟最重要的引擎。但說央行硬是把匯率「壓得扁扁」,也是高估央行能耐,事實上,匯率高低還是難脫供需與全球大環境變化,央行之力的影響非常有限。

彭、楊總裁任內,台幣匯率從27元多到33元多都出現過,到底他們是「刻意維持」多弱還是多強的匯率?這波台幣匯率從去年27元多快速貶值到近31元,是央行政策改變還是楊金龍變出什麼魔法嗎?當然不是,主因還是美國通膨惡化,聯準會為此「急行軍式」的快速升息,讓美元走強,美元指數狂飆到110、幾近全球貨幣都(對美元)貶值,聯準會主席鮑威爾在全球央行年會中又表現出鷹式作風,台幣要如何維持強勢?央行算是被「拖著跑」吧。

而且,別忘了2年前,台幣開始一路升值時,出口廠商。機械公會等紛紛要求央行「阻升」,連經濟部都說要跟央行溝通,結果台幣照升不誤,央行的回應是「沒回應」,認為央行可不顧國內外大勢決定匯率,是高估央行了。而指央行在台幣貶值時還會故意「降息助貶」,應該是把碰到國內外金融風暴時的因應政策作出錯誤解讀吧。

央行當然對雙率有影響,但主導與實際決定雙率的還是國內外整體的經濟與金融情勢、市場力量,把雙率走低完全歸責央行政策,是無視於另一個更大的決定性力量。

至於對低利寬鬆的貨幣政策導致貧富差距擴大的批評,是有其道理,在幾波量化寬鬆後,許多國家都出現所得差距拉大的惡果,台灣亦難避免。但不智的減稅、降股利所得稅等政策,影響其實更大。要改善所得分配,應該從財稅面而非貨幣政策面著手改善才有效果,畢竟貨幣政策考量的就是經濟與金融面的情勢與需求,沒有那個國家是以改善所得分配為升降息的考慮點。

報告中以不少篇幅質疑央行每年繳庫盈餘占政府歲入比率約10%上下,遠高於國外央行的2%以下,顯示台灣政府財政健全性之不足。這番話,表面有道理、實則混雜不清。

拿國外央行盈餘占政府歲入比率2%以下,對比台灣央行的10%顯得過高,是一種「去脈絡化」的錯誤,完全不談各國的經濟與財政規模、外匯存底多寡等因素。那些外匯存底只有1、2百甚至數十億美元的國家,收益一定低,不必多言;外匯存底在1千多億甚至超過2千億美元的國家,大部份經濟與財政規模都大,因此收益占歲入比率當然不會高。

但台灣正好是一個高外匯存底的中小型經濟體,因此央行盈餘占比就顯得高─台灣超過5千4百多億美元的外匯存底,只要報酬率有1.5%,每年盈餘就超過2400億元台幣,占歲入10%上下並不意外。如果沒有明確證據顯示央行為增加盈餘扭曲搞出錯誤政策,這種責難並無意義。

比較讓人意外的是這份報告對央行批判的主軸及觀點,與去年一本以批評廿年來央行政策、讓台灣「付出沉重代價」的書類似,作者也有重覆,當時央行也已出手「戰」過一次,這次中研院建議書,算是一次「延長賽」。

但無論如何,縱然只是「書生之見」,中研院的建議書仍值得重視,作為應受監督批評的政府機構,央行該「有過則改、無過勉之」;央行發正式新聞稿、總裁上火線,替自己多年政策辯護,相較於越來越多部會,只能靠小編甚至網軍打前鋒,央行這點還是值得肯定的。

更多風傳媒報導
相關報導》 觀點投書:台灣住宅每1百戶僅26戶銀行房貸你信嗎?
相關報導》 呂紹煒專欄:台灣悶經濟首惡─彭淮南?陳南光背書?
相關報導》 風評:重罰炒匯者,還是難翻轉台幣匯率

◤通膨壓力不斷 黃金持續看漲◢
黃金抗漲6折起 一台兩省近9000元
熱售1台錢幸運貔貅luckystar黃金下殺
鑑定師認證!天然翡翠限時44折
天然珍珠項鍊折扣 優雅推薦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