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因應公投的「木已成舟法」─燃料棒事件

在8月重啟核四公投前夕,政府把核四最後一批燃料棒送走─2018年以核養綠公投前送走第一批燃料棒,這次又在公投前送走最後一批,蔡政府堪稱是「有始有終」,就是用這招「木已成舟」法來因應公投。

政府在28日凌晨把核四最後120束燃料棒已悄悄運出去美國,對外界質疑蓄意在公投前「清空」燃料棒,製造已無重啟核四可能的印象,經濟部與台電都說,這次運出是「根據既定規劃時程」。而2018年7月首批燃料棒運送到美國,也是在11月以核養綠公投前,幾次下來全部1744束核燃料棒全部運送出境,台灣納稅人為此要支付近80億元的代價。而依照官員的說法,燃料棒既已全部送出境,代表的是重啟核四已無可能。

蔡政府的作法當然有可議之處。非核家園、全面廢核,當然是綠營的政策與主張,但國內一直有不同的主張也是事實,這也是為什麼會三番兩次出現要對廢核翻案的公投案成立的原因。如果民進黨真的相信直接民主、支持公投,當然應該坦然接受公投結果,遺憾的是,民進黨喊公投喊很久、也喊得很用力,但實際行為上則全然看不出對公投的支持。

2018年以核養綠公投通過,其內容主要是廢除電業法「核能發電設備應於中華民國114年以前,全部停止運轉」的條文,這個公投得到589萬的同意票,占54.42%;不同意票為401萬,占37.05%。當初民進黨就是藉此把2025年全面廢核的主張綁進法條,這次法條被廢除,用白話文來講,就是民眾不支持全面廢核。

但對公投通過,民進黨的立即反應是:核一、核二、核三延役及核四商轉已來不及,2025非核家園的目標不變,之後的能源政策沒有任何調整,核一、二依舊如常除役、核四燃料棒繼續外送,完全無視公投結果。這也讓反廢核者這次乾脆直接挑明講重啟核四的公投,但蔡政府的反應是把所有燃料棒都送走。

如果政權交替前夕,舊政府不該作重大政策決定;同理可證,那在公投投票前夕,在結果尚未確認前,政府是否也不該作影響結果的決策?蔡政府顯然不如是想,他們趕快把所有燃料棒送走,讓重啟核四更難甚至無望,然後又回頭來告訴民眾:核四不可能再重啟了。為政之惡莫甚於此!

而對核四燃料棒全部送走,行政院長蘇貞昌在回答此問題時說,日本福島核災已發生十年,目前還有許多居民無法回家,令人怵目驚心,但卻看到還有人倡議要重啟核四,真的不可思議。

蘇貞昌這番話除了顯示其堅定的廢核立場外,基本上是對科技的無知、同時昧於國外情勢,事實上即使發生過福島事件,但各國經過檢討、了解福島事件原因,除了德國決定廢核外,都繼續使用核電,原本到使用年限的核電廠,也經過強化安全後延役繼續使用。

例如法國核電占比高達7成、整體歐盟占比在25%左右,英國還在增建新核電廠。美國則擁有104座核電站,是全球核電站數量最多的國家。台灣的主要競爭對手韓國,核電占比也達35%。甚至連日本都已陸續重啟核電廠了,中國則大規模興建核電廠,並以增加核電作為減碳、降污的解決方案之一。

蘇貞昌說「真的不可思議」是一個事實,但「不可思議」的是民進黨竟對各國政府與全球環保趨勢,早已從反核、廢核改為因應氣候變遷、全球暖化的減碳為優先,不是一無所知就是視若無睹。甚至即使在台灣島內,不論是2018年左右的調查或是近期的民調,支持用核電的比例都高於全面廢核的比例,顯然連國內的廢核風潮都已過,但民進黨仍堅持抓緊神主牌不放手。

如果綠營願意多了解,可以看看近期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的新書《如何避免氣候災難》,書中把核電列為零碳發電,同時強調「這是唯一已證實可以不分晝夜、不分季節、不挑地點,穩定且大規模發電的零碳能源。」對廢核他的回答是:「我們面對(核災風險)的方式竟然不是著手解決問題,而是直接停止發展這個領域。」歐盟科學諮詢機構就認為核電符合永續與綠能投資。不知官員這些是否有興趣多了解?

至於官員明示暗示說燃料棒送走,核四再也不可能重啟的說法,用常理推想即知又是謊言一篇,如果真再重啟核四,燃料棒就是再對外購買或是訂製即可,只是又要再花一筆冤枉錢就是了。只是蔡政府既然連近3000億元的核四都能大筆一揮廢除,區區數十、百億元的燃料棒,當然就更能棄若敝屣,廢核新主牌為先,民脂民膏豈上心頭?

更多風傳媒報導
相關報導》 美麗島電子報民調》反核成過去式?4成5台灣人認為核電利大於弊
相關報導》 核四大勢已定!燃料棒已全運出 網嗆:民進黨賠全民3000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