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評:美國情操隨時會轉彎─拜登的中東行

美國總統拜登上週訪問中東,與中東國家領導人舉行峰會,對外宣布美國對中東的「新願景」,各方對其中東行的外交成果看法不一,但無論如何,拜登的中東行本身就是代表一個失敗,至於未來能夠「賺回」多少,則要視中美在此區域的角力而定了。

拜登的中東行有幾個讓外界矚目之處:一個是去年美國從阿富汗撤軍,結果塔利班馬上捲土重來、再次君臨,在美國尚未完成撤退時就已進入首都喀布爾,讓全球目瞪口呆的在螢幕面前看美國撤退的狼狽狀,感嘆超強國力式微,縱然阿富汗並非嚴格定義下的中東地區,但外界在看到美國也從伊拉克等其它中東國家撤軍時,就有「美國撒出中東」的感覺。那些原來倚賴美國保護的中東盟邦,更是點滴心頭。

因此,拜登中東行就是要來宣示美國的「存在感」,向盟邦領導承諾將繼續參與該地區事務,「繼續成為中東地區積極的合作夥伴」、「美國的利益與中東的成功緊密交織」,當然還要中東國家與美國一起「對抗中國、俄羅斯和伊朗的影響」。

另一個更受矚目之處是拜登訪問沙烏地阿拉伯之行。由於沙國王儲殺害沙國記者哈紹吉,讓美沙關係陷低點;拜登在競選期間斥沙國是一個「賤民國家」( pariah state),上任後美國情報總監辦公室就解封一份報告,指王儲下令殺害哈紹吉,兩國關係當然更惡化。

但這次拜登訪問沙國,卻是「有求而來」─制裁俄國導致全球能源價格高漲,美國多次要求沙國等盟邦增產以降低油價,在兩國目前關係下,一直無法得到正面回應,而美國的通膨持續飆高,已重創拜登支持度、為民主黨年底選舉蒙上陰影。因此,這次拜登來訪是希望改善關係、要沙國等產油國增產降價。

當然,這事不會立即發生,因為怕變成「赤裸裸的利益交換」,因此拜登說「我期待未來幾個月看到發生什麼事」。

不過,從外媒的說法來看,拜登中東行已經被打上失敗烙印;以要求沙國增產而言,並未得到任何承諾,反而是沙國說要在石油輸出國家組織與結盟油國(OPEC+)上討論決定,而俄羅斯是這個組織的成員;另一個希望其中東盟邦(包括以色列與阿拉伯國家)組成防空系統(主要是對抗伊朗),也無具體結果。

而付出的代價是:拜登與美國的「人權形象」。沙國從其口中的「賤民之國」,變成他要「加強合作的夥伴」、甚至是屈膝拜託的對象,顯然「人權云云」之話就是沒事說說,利益攸關時就擺一邊去;拜登與王儲「碰拳」打招呼的照片,讓人權人士怒火沖天。如果8月3日的OPEC+會議未通過增產,或是增產幅度小到對價格幾無影響、只是給美國「面子」的幅度,那拜登的中東行確實是幾近徹底失敗了。

而從更長期的觀點來看,拜登的中東行又未必就是失敗。因為中國在中東的勢力日益擴大深化,去年12月就傳出沙國在中國幫助下開始製造彈道飛彈的消息,更早則是中國幫沙國建造生產鈾黃餅設施的消息;如以經貿關係看,中國是沙國最大的經貿夥伴、最大的石油進口國。

其它中東國家情況雷同,與中國的經貿來往、技術合作都日益增加與熱烈,對美國的「聽話」程度也開始下降:例如阿聯酋寧可捨美國戰機改買法機的原因之一,就是美國要阿聯酋與中國保持距離、拆除所有華為設備等,阿聯酋認為此要求干預主權而拒絕,拜登要各國增產,產油國不僅不怎麼搭理、連拜登的電話都拒接。

另外一個「隱而未現」、在中東行中官方完全未提及的事件:以人民幣計價原油議題,也可能是一個關鍵因素。美國霸權最重要的基礎,一個是投射全球的軍事力量,另一個是美元霸權。

作為全球金融市場、貿易結算、外匯準備的主要貨幣,美國其實享有龐大的「鑄幣稅收」,從這次對俄國的制裁就可看出這也是美國力量的來源,而「油元」(以美元結算與支付原油買賣),則被視為美元重要的支柱之一。

現在中國與沙國研商以人民幣計價與支付購買原油,一定程度上是動搖了美元霸權的支柱,如果進一步搞出「人民幣油元」、或其它國家接受中國以人民幣購油,當然對美元不利而有利於人民幣。如果美沙關係持續惡化,等於把沙國更推向中國、「人民幣油元」更可能短期上路;如果能改善關係,至少可能延緩人民幣油元見世日期。

因此,拜登的中東行如果能把中東國家「再拉回幾分」,也算是有成果吧。只是情勢今非昔比,從90年代蘇聯解體,全球進入只有一個超級強權的「單極」時代已超過30年,美國雖然還是全球超強,但面對新挑戰者中國,相對實力已下滑。拜登中東行的短期效益可能是失敗居多,但長期來看的成敗,則視中美在此區域的角力而定,相較過去,美國已經不是占絕對優勢的那方了,否則,絕無向「賤民之國」哈腰之可能。

而包括台灣在內的其它人,從此案例中也該看到並記住,美國高尚的情操,在現實利益下隨時可以轉彎的事實。

更多風傳媒報導
相關報導》 拜登出訪中東能撫平以巴爭端?學者曝2地緣難題:美國政府根本無力解決
相關報導》 「如果沒有協助,日子真的過不下去!」美國通膨率居高不下,食物銀行外頭大排長龍